当代哲学不是引领时代,而是必须追赶时代
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个重要观点。当今哲学的发展,就其根本性质而言,并没有否定这一根本论断。但是,哲学的定位和地位,由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尤其是冷战结束引发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斗争的淡化,时代精神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哲学的传统地位正在发生深刻的转换。其他学科正在崛起而成为时代的新的关注点,正在孕育着新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必须有全新的视角。
哲学与时代的新的关系正在形成。上一世纪,哲学在继承和批判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代哲学发展中有代表性的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流派,一时成为世界哲学发展的主流。但在近半个世纪冲突和嬗变中,哲学发展的世界性潮流的两大模式已经基本消逝。哲学与时代和社会的直接关系正在淡化。哲学在世界的主流定位更多表现为学院中的严肃的学术研究:经典理论的阐释、社会政治哲学体系的结构、新的时代课题尤其是新伦理学困境的应对、认知机制的探寻尤其是语言意义的分析和批判,等等。
哲学的现状不是引领时代,而是必须追赶时代。哲学发展无论是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还是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都有过引领时代和社会的经典范例。尤其是在世界近代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哲学革命都发挥了思想解放、文化启蒙的重大引领作用。但是,在世界现代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方位推进的今天,哲学的引领作用越来越难以显现,哲学与时代的距离正在逐渐拉开。哲学的现状不是引领时代,而是必须追赶时代。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中,与经济学学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而面向世界和时代的开放态势相比,哲学显得在世界和时代之外;与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在“本土化”和“中国特色”上不断深化和拓展自身的研究领域相比,哲学显得力不从心,无所适从。哲学的现状是:或一味追求学院式的理论旨趣,或无边界地任意泛化自身的研究领域,逐渐丧失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哲学研究应当整合,应当成为时代的“文化的力量”。当今哲学发展和追赶时代,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世界先进哲学的学习和借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西方哲学的关系密切。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与西方哲学的研究进程密不可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中国介入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西方哲学就会产生越来越紧密的关系。中国化的进程,同时也是世界化。因为,中国今天已经与世界密不可分,甚至在不少方面成为世界进程的主流。但是,由于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认识不甚明了,同时还由于哲学在中国的实际研究态势,即哲学在中国当今实际分离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三个“群落”的现状,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显得特殊和困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其理论内核哲学的发展必须适应世界新的潮流,必须时代化、现代化。 (李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