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股市场的焦点不是年初银行类个股的估值回升,不是在审企业IPO财务专项核查动真格,不是肖钢成为新任证监会主席,而是创业板的强势“崛起”。去年12月4日,创业板指数与上证指数同日创出近年的低点,但截至目前,创业板最高涨幅达83.60%,而上证指数只有可怜的25.41%。
创业板的涨幅不仅把沪市远远地抛在后面,深市主板、中小板的表现同样不如创业板。而与创业板大幅飙涨相对应的是,此轮反弹以来创业板涨幅实现翻番的个股超过40只。毫无疑问,在大幅上涨的背后,是创业板制造出的财富效应。
当然,任何事物都必须辩证地看待。在创业板整体大幅上涨的同时,其隐藏着的风险亦逐渐暴露无遗。这些风险包括:股价疯狂上涨后的高估值风险、大小非高位减持风险、股价被操纵的风险等方面。正是在此背景下,应监管部门的“临时要求”,多家创业板公司纷纷发布公告警示投资风险。但就在5月21日,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对不该管的事情,要坚决地放、逐步地放、放到位”,因此市场上对于监管部门的“行政干预”颇有微辞。事实上,22日公告发布的当天,创业板低开低走,指数大跌达3.15%,也给日渐升温的炒作浇了一盆冷水。
尽管创业板今年以来的表现有其合理性的成分在内,然而炒作毕竟是炒作,一旦过度就会变调。支撑股价最根本的要素是业绩,从创业板公司一季报看,其实也并不太理想。354家公司中,业绩预增与略增的只有187家,同比下滑的则超过140家,并且个中不乏业绩亏损的公司混迹其中。比如创业板大牛股之一的乐视网,2012年一季报显示每股实现收益0.23元,今年一季度则为0.17元,业绩下滑26%,自探底以来涨幅则高达347%,其业绩表现与股价涨幅明显不成“比例”,而其动态市盈率则超过70倍,个中风险不言而喻。
因此,深交所要求相关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显然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些上市公司不仅应该发布公告,鉴于创业板近来的疯狂表现,其警示投资风险的举措显然亦应该更早的时候进行,并且上市公司应该主动、自觉地发布而不是“被要求”。
尽管证监会主席表示不该管的事情要“放到位”,但对于该管的事情,笔者以为也须管到位,否则就是监管不力。实际上,A股市场违规事情频出,除了制度建设存在“硬伤”之外,所谓的“违规成本低”,本质上亦是监管不到位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创业板股票大幅上涨之后,无论是出于防范市场风险的需要,还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监管部门均应该及时出手。
就任证监会主席以来,肖钢“第一把火”即是向违规行为开战,平安证券处以保荐制度推出以来“史上最严厉的处罚”,通报隆基股份等8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的情况,以及民生证券、南京证券被立案调查并暂停其保荐业务等,犹如一把把刺向违规者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也是新任证监会主席重视市场监管的表现。但愿这些举措能够长久持续地进行下去,而不放松市场监管,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对于广大投资者无疑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市场监管一刻也不能放松
评论
编辑推荐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