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首席执行官布兰克费恩(Lloyd C.Blankfein)警告,目前利率环境和1994年相当相似,当年央行升息速度又急又快,令投资者措手不及。
现年58岁的布兰克费恩在华盛顿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赞助的研讨会上表示,“当我将眼光余光拉回到94年期间,我不禁担心现在。”他回忆当时投资者如何安于低利率,之后便受利率急升损失而震撼。
当时美联储从1994年2月到1995年2月,上调基准利率3个百分点,自空前低位3.0%上升至6.0%。美国30年国债收益率更在1994年底,由一年前不到6%,一路攀升至8%以上。美联储升息加上随之而来的债券价格和股市暴跌,造成华尔街银行(行情 专区)交易部门和投资者大失血。
当时还是家私人合伙制公司的高盛面临资本流失,不得不向一家夏威夷信托公司售股募资2.5亿美元。合伙人也退出公司,包括当时的董事长Stephen Friedman,Friedman目前担任高盛董事。
布兰克费恩表示,当年的升息,如以后见之明来看,应能预期到。但真的很惊人。
量化宽松政策
美联储自2008年12月以来,维持基准利率在0-0.25%之间的历史低位。美联储买入国债和房贷抵押债券,降低长期利率,推动量化宽松政策。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5月1日表示,准备加速或减缓购债速度。
布兰克费恩指出,鉴于通货紧缩的潜在冲击,美联储的政策动作不无道理。虽然长期来看,通胀的风险比通缩更有可能,但通缩对经济的杀伤力大于通胀。
他表示,“我最担忧经济陷入通缩。从心理层面来看,我们是陷入有点通缩的心理,因为公司和投资者都囤积现金。”
高盛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寇恩(Gary Cohn)曾在2月表示,他忧心部分投资者不了解一旦利率攀升,债券将失去价值。“利率只有一条路可走。我担心大众不甚了解债券订价和利率,以及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高盛信用和房贷策略小组主管希默博格(Charlie Himmelberg)上月在研究报告中表示,1994年“债券大屠杀”事件不太可能重演。他指出,美联储和市场沟通更清楚明白,减少市场忧心央行对抗通胀的能力。
他称,1994年的例子虽在说明轻视利率风险的危险上仍有用,但我们认为政策意外,以及导致类似1994年暴跌的情况,在当前的环境下,比较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