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源于人会犯错


  人到中年万事休。按说到这个年纪早该修炼到不动心的地步,可有时候就是对一些幼稚的表演感到恼火。这两天恼火的是,竟然会有那么多所谓的专家对宪政说出那么幼稚的话,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如果是装不懂,那没有办法,不说也罢。如果是真不懂,那得说两句。虽然就这个话题,已写了本30多万字的书,似乎没什么可添加的了。但不写点什么,实在无法消除心头之火。最大的火是,宪政怎么会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不适用于中国?

  宪政无非就是权力的多元安排,以使权力相互独立与相互制约。为什么要做的这样的安排?无非是因为人会犯错误,人所组成的机构会犯错误。由会犯错误的人或机构来行使政治权力,一旦发生错误特别是大错误,就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很自然的,决策权与执行权要分开,由不同的主体来行使,如果一方发生错误,就可能由另一方发现,以使错误能得以纠正、不至于造成过大伤害。但如果决策与执行双方对于是否错误,是谁的错误发生分歧怎么办?要消解这种冲突,就不得不交由中立的第三方来裁决是非,以使政治能够继续运转下去(第三方当然也可能有错误,但政治总得进行下去)。这样一来,决策权、执行权和裁判权三方相对独立、相互制约,才能在尽力避免错误的前提下使政治得以运行。所以,只要承认人会犯错,就自然得出宪政(多元权力安排)的要求。反对宪政,无非是认为有人或者由人组成的机构不会犯错。不会犯错?上帝吗?

  宪政怎么会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隋唐时代的三省六部制,中书决策、尚书执行、门下封驳,这不就是多元权力安排吗,不就是原始的三权分立吗?杨广、李世民,哪一个是资产阶级?深圳前几年搞行政权三分改革,不也是认识到行政权可能会犯错,而把决策权和监督权分出来,相互制约吗?发动改革的那几个,哪一位是资产阶级?当然,深圳改革的问题不在于权力三分,而在于现代政治的三分是在三个部门之间的,而不是在行政部门内部进行的。

  宪政怎么没有中国传统?就举中庸为例吧。为什么中庸那么强调戒慎恐惧?不就因为人会犯错误吗?君子为什么要慎独?不就因为一个人行使全部权力可能会造成灾难吗?虽然作为理想人格的圣人,能够择善而固执之,但现实中谁敢自认为自己是圣人?既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只能依赖权力分立和相互制约。从中庸之中,当然可以读出宪政要求,宪政当然具有中国传统。

  大道至简。宪政的道理就这么简单。任何具有普通理性的人,都能明白。最近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搞得那么复杂,原因可能就是在装不懂吧。

  再学点中庸,“是故君子诚之为贵”,如果不诚,那就无话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