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实:日出日落寻常事


今天早上,上新浪微博,看到美国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王健先生称,做研究最可悲的不是被大家质疑,而是做完后没人理睬,所以要对批评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心。
    对此,我有自己的一点看法,也想借这个机会唠叨几句。其实,做研究,被大家质疑,或没人理睬,都不奇怪。之所以被大家质疑,就是因为一开始你的观点挺新颖,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还有进一步改进或修正的空间。而之所以没人理睬,是因为到最后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你的观点,该质疑的地方都质疑了,下来应该就是静心去研究,就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唇枪舌剑面红耳赤了。大家都知道,谁也不可能永远是争论的焦点。毕竟,学术如海,百舸争流,潮起潮落,此起彼伏。当然,做焦点,收获大,也很累。而且,实质性研究不能仅仅依赖争论,更多需要个人动真心思,下苦功夫。所以,偶尔参与一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事情肯定大有裨益,但是不能经常抛头露面,热火朝天,如果真正做研究并想出成果的话。
    回想2009年9月份我刚来人大经济论坛的时候,自己可以说是如饥似渴,或如醉如痴,在这里尽情汲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见解。之所以我的行为不同寻常,就是因为过去多年闭门读书,虽说有了一定的知识功底,但非常缺乏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讲,人大经济论坛是水,而我是鱼,用“如鱼得水”这个成语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可以说,在刚开始的那一段不短的日子里,我的思维完全被人大经济论坛占据,就知道没完没了地写文章,发帖子,与大家论战,共同学习提高。甚至,与其他网站没有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就知道人大经济论坛即网络,网络即人大经济论坛。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我是新网民,一切都是从头学起,一切都是新鲜的东西,一切都没有个头绪,瞎冲乱撞,还兴奋不已。
    就这样在人大经济论坛发酵着,一直到写完六十多篇文章后,才知道去天涯.搜狐.新浪.网易.凤凰等网站开通博客。但是,跑来跑去,总感觉人大经济论坛是自己的家,而去其他网站就等于走亲戚。说句实心话,人大经济论坛经济学理论素养高,会员大多身处高校。而且,年轻人居多,朝气蓬勃,认死理,好争论。尤其是我写的文章,包括理论创见,大家都非常给我面子,辩论是一阵接着一阵,整整四年时间,不依不饶,非搞一个通透不可。可以说,经过这相当难得的无数次思想交锋,我简直就是上了一次研究院,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有点遗憾的是,我有时候不知天高地厚,说了不少过头话,以致于有个别人明确指出来说,你这个人既狂妄,又偏执。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凡读书人,都有个人的特点,或天然具有某种可取之处。也就是说,每个读书人都有其自身天然具有的独特价值,只要你善于发现,总可以找到。可以想见的是,只有鸡蛋里挑骨头的人才会错误地认为某某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试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看,还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最合宜。毕竟,现在的中国社会相对自由一些,开放一些,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即要怎样生活,只要不违背法律和道德,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所以,自由平等的现代理念已经渗透进来了。那么,做研究,也应该坚守此理念。而且,学术是自由开放的场所,凡有兴趣者皆可进入。至于研究的路数,完全可以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以门户之见,进行恶毒攻击,甚至有损人格,那就不仅仅是践踏学术和亵渎学术,更是在违背良知和侮辱自己。所以,要自尊。
    好了,在人大经济论坛,关心我成长的人很多很多。甚至,有不少人对我多少有点恨铁不成钢。不论怎样,我由衷地感谢各位老师同学的良苦用心和无私帮助。当然,我会尽力而为,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一定不辜负大家对我的厚望。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我不是什么大师,只是在民间独立进行自己感兴趣的经济研究。如果中国有独立经济学家这个行当的话,我本人勉勉强强算其中一员,尽管在许多方面我还有所欠缺。另外,我虽然是学物理出身,但是不热衷运用数学来研究,坚信直觉可以打开洞彻人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