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良是一个罪人,他犯下了蓄意杀人罪。被害的人全部都不是他认定的“仇人”,而是为其个人解脱和泄愤的时间选择型谋害对象,谁在这个时候上了他乘坐的成都九路公交车,谁就被他定为了谋害对象。
张云良原为矿工,二十多年前辞职,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点A;开始做生意,亏了,这是人生的又一转折点B;他回到家,卷走了妻子的经营款,这更是人生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转折点C。
辞职下海,很多人走得很成功,但也有一些人走得不如意,他是走得不如意的。从其人生轨迹分析,他所操持的心态当是投射。投射是不成熟心态中的一种,经常怨天尤人,常持“他不利己”。操持投射的个体经常处于偏执、妒忌、严重成见中。操持投射的个体总是把遭遇的困难推委给他人。操持投射的个体总是把不满足的欲望与冲动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张云良人生转折点B可能就是他的心态彻底转向操持投射的转折点。当他失意回家,本可进入新的稳妥的人生阶段,但是由于他的心态从投射转向了发泄,他把妻子的营业款卷走后,已经彻底开始操持发泄。发泄是不成熟心态中的另一种,这种心态的外在表现:个体听任自我冲动狂虐,毫无自控地任意加大冲动行为与狂虐行为的能量,让周围群体与环境遭受最大程度的精神创痛与物质破坏。与此同时,操持发泄的个体也在生理上和精神上蒙受戕害。
张云良在投射和发泄的推波助澜下,不成熟心态使他滑向罪恶的深渊。在他经历人生转折点B以后,他可能还只是对和他原来同起同坐的人怀有妒忌和严重成见,对于自己生意上的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或者朋友不帮忙。可是当他经历人生转折点C以后,他已经开始在自己体内积聚大量负性能量,在这部分能量急于寻求出路的情况下,逐渐毫无自控地任意让这股能量向外界渲泄,外在行为不断在冲动界域中升级,行为的性质表现为对自身或他人的狂虐,行为的后果是让周围群体与环境遭受最大程度的精神创痛与物质破坏。
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培植成熟心态作为一种社会工程,如果当社会组织在发现社会的某一成员处于不成熟心态的操持中,就及时抓住时机给予心理调适,在其仍旧保持原来的社会境遇情况下,由于心态趋于了成熟,或者心态不严重滑向不成熟,也就绝不至于滑向罪恶的深渊。消饵社会上重大的刑事犯罪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发现严重操持不成熟心态的人,用社会力量将他们纳入接受心理调适的对象,让他们在一定约束下接受成熟心态的培植和引导,当成熟心态在他们的心中播下种子以后,可以逐步放松对他们的约束,他们会自觉地继续培植自身的成熟心态,以全新面貌出现在社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