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会正能量,从校对舆论导向开始(6月17日)
关键词:正能量 舆论导向 模式化 贾春宝
相比之下,新的国家领导人,总算是带给我们一些希望,所谓不仅在于对贪腐的打击,对实干精神的提倡,更多在于呼吁正能量。在被市场经济的环境污染了30多年之后,正能量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是水、阳光、空气之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缺乏正能量是很难有片刻惬意的生存空间的。
环顾四周,我们周边已经被各种因素污染,那些污染深入骨髓,成为支撑丑恶本性的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取舍,而让我们即使对种种毒害深恶痛绝,却很难再相信有正能量。
当一个人曾经说谎,就很难再得到别人的信任,即使遇到灾难需要别人伸出援手,所面对的都是别人的冷漠,只有在自己受到伤害,心灰意冷之后,才能痛定思痛,反思招致那些冷漠的根源,自己所承受的冷漠难道不是自己当初的欺骗与谎言造成的,即使不是有意识地欺骗,都是言而无信,没有履行相应的诺言。
我们总是在怀疑那些倡导正能量的人,因为我们由于所遭受的毒害,已经让我们难以相信世间的真情与良知,似乎一切都是为了名利前途。在内心极度绝望的时候,享受片刻的疯狂与奢靡,说着违心的话,做着违心的事。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掘墓。
贾春宝认为,提升社会正能量,需要从校对舆论导向开始。我们在影视剧、公众传媒之中所传播的故事与权威评论,就需要树立正能量,而不是那些粗制滥造的东西。
但或许是需要以主旋律为核心创造思想,或者是作为编辑的水准本身就有限。让我们更多地把受到玷污的环境、那些对我们内心造成巨大伤害的事情无限扩大,让我们无法感受到来自内心的激荡。
在银屏之中,到处都是已经定势的形象。任何剧情与人物都有雷同的地方。
在影视剧中,男人都如长不大的孩子,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感情世界之中,出现的一切冲突追到核心根源,似乎都是男人犯下的错误,这显而易见是来自对女性观众的讨好,更是符合商品经济社会以及传媒机构生存之道的。
反观女人,则大体都很独立,即使再弱势,面对主动伸出的援手都会断然拒绝,直至提供帮助的那一方让自己感觉“盛情难却”,才会勉为其难地接受帮助。虽然女人在生活中被归于“婆婆妈妈”之类,但在影视剧中的女人,往往都是说话做事没有半点儿含糊。
在影视剧之中,不管男人貌似多么孔武有力,只要是出现打斗,最终大体会以女性获胜而告终。两个女人之间的打斗,则会遵循邪不压正的原则。这同样是源自对女性观众的讨好与乞怜,似乎不如此就会让女人们换台。
客观地评价,其实银屏之中的女性形象还都是讲理的,都会把绝对的强势和相对的柔弱结合,各方面技巧应用得炉火纯青,即使从事再铁面无情的行业,都会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柔情的那一面,以维护女性整体形象。
在影视剧作品之中,那些老板在追求事业的道路上,虽然都在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却都是可以做却是说不得的,至少是“迷途知返”并最终回归正道的。反观那些不晓得“浪子回头”的,大体都会让自己走上不归路。
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老板都不是最为注重事业与工作,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在处理家庭问题,或者不求回报地去做慈善事业,或者为了赚钱放弃了一切良知。
比如孩子,早熟的孩子,任性的孩子,受委屈的孩子,或者乖巧可爱或者可怜讨人怜惜的孩子,孩子的意愿高于一切,似乎只有不让孩子受到任何委屈和挫折的溺爱才是真正的爱,这种从人的本能而不是理性出发所带来的行为导向,让人很是纠结。
老人大体都纠结于子女无暇照顾孙子女,婚姻与感情上的事情,还让老人不能省心,甚至让老人大动肝火,甚至成为家庭矛盾的源头。当一个家庭之中,出现的形象,不管是老人孩子,还是女人,或者是员工,哪个都需要作为顶梁柱的人去讨好,却又不是那么容易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家们就会有一种疲惫的感觉了。
也有很多励志题材的作品,而且影视剧之中的那种所谓努力只为了实现梦想,而那梦想更多的是得到机会被关注,得到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机会赢得芳心,得到机会赚取钱财或者得到提升,得到拿到得到客户订单的机会。
在影视剧中,再穷的人都穷得有骨气,深得“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真传,即使到了山穷水尽的程度,都会习惯于拒绝别人善意的援手,直至对方言辞恳切地表示,能接受其援助是看得起TA,不接受便是一种让人伤心了。这种气节,就更是一种匪夷所思到丢失常识的程度了。
在影视剧中,现实生活里的弱势者,比如孩子、女性、员工,都可以不用忍气吞声看别人的眼色行事,都可以率性而为,做最有个性的自己。那么无疑是让TA们的对手感觉无助的。我们发现,虽然所讲述的故事有些吸引人,但结局总是从终点回到了起点,回顾那个过程,我们总是感觉自己是被编剧绕来绕去戏弄的对象。
在影视剧之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浮躁,很少看到剧中人有长期坐公交的形象,即使再落魄都会习惯性地伸手打车,甚至轻而易举地就拥有自己的车子与房子,轻易地就可以创办自己的公司,而且作为老板,更常见的是在感情与家务事上的困扰,在如此的困扰之下,可以随时离开自己的岗位而去处理私事的。
——我们管那叫人性化,生活化。其实不过是一种绝望之中的期盼。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工作的羡慕有工作的,没有假期的羡慕有假期的,假期不灵活的羡慕那些假期灵活的,假期不带薪的羡慕那些拥有带薪假期的,假期前后请假不被批准的羡慕那些可以随时请假的。
传统媒体,草根所用的QQ群、BBS到处在传播那种羡慕,渲染那种“伤不起”的悲催。其实那只会让自己的内心失衡加剧。抱怨与悲伤都是一种负情绪的表现。
这个世界的舆论,到处都在制造心理失衡,并悲催地表示“伤不起”,似乎如此便可以让自己所遭遇到的“迫害”找到一些声援,得到几句安慰,或者共同抱怨甚至谩骂那些对自己构成伤害的人与事情。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任何真正的伤害都是让人自我完善的机会,所以只有让自己学会感恩,才能用更平和的心态去接受那些坎坷与痛苦。
当整个社会都被自由散乱、好逸恶劳以及抱怨谩骂所控制,那么是不大会产生正能量的。还是不要用那种粗制滥造的作品充斥我们的银屏吧,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正能量,不单纯是激情与活力,更多的是坚韧与淡定。
当我们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用建设性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那么我们所拥有的阳光将会更绚烂,水和空气更为清洁一些。
贾春宝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