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按人发钱


  “按人发钱”与经济增长理论解释: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较早的文献中也将一个国家的总产出(或总生产能力)作为考查对象。

  萨谬而森在其《经济学》当中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是:economic growth表示国民总产出的增长(第十七版,人民邮电出版社,萧琛主译,P31)。以形式逻辑看,这里相当于定义了一个“经济”的概念,即经济就是国民总产出,或者通俗一点讲,经济就是生产。

  且放下这个把经济看作是生产,把经济学当作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定义(萨谬而森对经济学的定义就是研究为谁生产、如何生产、怎么分配的学术)是否合理的争议,就着这个定义说下去,经济增长就变成了产出的增长。

  那么,“产出”如何衡量或计量?产出等同于产量吗?显然不是。研究经济问题要时刻注意到,我们所说的经济是货币经济,经济的参与者是货币拜物教者。在这个前提下,“产出”的计量办法只能是“产值”而非“产量”。不难理解,由于中间交换过程可以无穷多次的进行,这个“产值”一定是转入消费阶段时的最终交换的货币价值,这就是所谓的GDP概念。

  如果对“产出”就是“产值”还有疑问,只要想一想“谷贱伤农”“赔本赚吆喝”“为他人做嫁衣”“挥泪甩卖”等等现象也就不再疑虑了。

  因此,对于一个处于货币经济体制之下的经济体来说,谋求economic growth也就转化成为了谋求社会总产品的总产值的增长了,也就是货币总存量的增长。但是我们要记住,理论上,经济体自身是没有货币内生能力的,它的货币存量完全来源于被看作是外生于经济体的货币当局。如果货币当1局不向经济体内发放货币,则经济体内的货币存量就不可能有任何增长,这就是“总储蓄S=货币发行量M”,即“政1府(在此指货币当局)增发货币是保持这一体系运转的条件,而增发的货币最后表现为以货币增量表示的社会净收入。政1府的作用就表现为用增量货币表示社会新创造的价值增量”(《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P273)。

  经济学的主流共识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投资量、就业率和生产效率等,通过以上简要分析现在我们就清楚了,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不可能导致以产值表达的产出有任何增长。投资是投资人谋求货币聚积的手段,最终只能改变货币存量的分布;就业增加要么导致平均工资的减少,要么导致物价更大幅度的增长;而生产效率提高意味着成本降低,最直接地就是导致单件产品的劳动成本下降从而价格下降。

  结论:在拜物教1者构成的货币经济社会当中,所谓的经济增长只有一个增长点:货币发行。

  请注意,这里的“货币发行”是真正的“发行”,是无偿注入,而不是货币当局向经济体的放贷(因为经济体不可能自己制造出增量的货币用于归还利息)。那么既然是无偿注入,就应该公正公平,既不能偏向厂商也不能偏向居民,这就是“按人发钱”的“理”。

  

  “按人发钱”与经济增长之二:按人发钱为经济增长提供真正动力

  现在我们再接着考虑与“经济增长”有关的另一个问题:需求。

  商品经济就是交换经济,而非萨谬而森之流所说的“生产”,没有为生产而生产的经济形态,就像我们不会把远古的人类社会称为经济社会,不会将动植物捕获食物和营养的行为称之为经济行为一样。

  

  马克思说过,只为自己使用而生产的不叫商品。所有的商品都是为他人的需求而生产的,也就是说,生产什么(种类质量价位)生产多少都取决于他人的需求。没有脱离他人需求的盲目产出,那不符合生产者是理性人的假定。即“供给”是基于“需求”的,或者说没有独立的“供给”,因此,“供给”一词在经济学当中完全是个多余的变量,若要使用也应该表示为需求的函数形式。如此,微观经济学当中假定需求不变而研究供给与价格的关系的思路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这就是说,以“产出”衡量的经济增长与否,实际上取决于“需求”。

  经济行为是理性人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动机即需求。请深受西方经济学毒害的读者注意,在这里,“需求”是行为者的动机状态,或者说,“需求”是一个状态函数,是时点数,是存量。

  理性人是具有自我价值判断能力的正常人,其行为原则是“趋利避害”,如果有人反其道而行之“趋害避利”决然不会被看作是一个理性人。“利”和“害”的问题就是“好和坏”的问题,也就是价值判断的问题。或者说需求基于价值判断的(注:这里的“需求”不包括基于生理本能的需求)。

  如果按人发钱,居民手中有钱了,按照“供给产生需求”的萨依定律,居民有了支付能力就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安排消费,经济也就有了自然的增长点。

  全球金融风暴愈演愈烈之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欧元之父”之称的罗伯特·蒙代尔指出,全球金融危机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可以提高国际地位的机遇,中国应该通过发放巨额购物券刺激经济计划,走出正面临的严重金融危机。 蒙代尔建议中国政府向全国老百姓发放购物券,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而且可以抵税,这对中国经济刺激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如果购物券在规定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会非常明显,如果将发放消费劵不断持续下去,内需就可以代替外需,人民币就有升值的条件与资本。

  最后一句话:再不改变目前的依赖出口,国内大众钱财压榨干的做法,中国的未来就是他国的一群仆人,而现在改变还有机会靠内需崛起,在国内类似铁矿等资源被消耗光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