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政府与市场作用一致的原则


1. 政府与市场

一般概念上,现代经济发展需要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也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讲是基于政府有效退出经济领域,让权力远离经济活动,人们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创造价值,维系市场持续发展的内在基础。不过,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生让人们注意到政府应有的作用,对经济活动的宏观情势进行调节。

政府与市场一是存在矛盾的关系,二是存在统一的关系,这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表现,并非市场经济越成熟,政府作用越不重要。这要从市场的成熟度、范围规模和关联度(影响力)来看,也要从人们的社会理念、生活方式来看。从本质上讲,市场经济是基于信任、平等和规模的。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政府不断退出;在国际贸易活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政府又需要加以介入。人们的经济活动越不受强制和被强制的方式开展,政府的影响力就下降;反之,人们的经济活动受到 命令方式比自由选择方式更多,政府的影响力就上升。农业市场化难度大的原因也在于此。

不过,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均始终存在,如何使得两者的力量得到合理的组合保障经济发展呢?曾经有种观点:“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出自经济转型期但也是确定未来的方向。试想政府搭台有套规则,而且舞台到底有多大限度自然不是企业所能决定的;企业唱戏需要在政府搭建的舞台上而不是其他的舞台,它的经济活动必然受到政府权力的限制,强化政府干预经济能力的同时削弱了市场的效力。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拥有或者寻找共同的经济领域,在同一种规则下发挥各自的作用,而且确保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保持一致。

从上述原则上看,企业就会增加并且创造出更多的投资、消费领域。既然如此,那么就需要确定两者发挥作用顺序的问题,一般而言,自由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政府服务、顺从于经济活动的开展,当然也不能排除特例。

军工行业是不是遵循此一顺序?从经济活动开展上来看,政府主导这一经济活动,它需要自己的生产部门制造还是委托私人部门制造、选择封闭发展还是开放发展是由政府决定的,但这仅仅是它的经营方式,跟经济活动展开的原则是两回事。互联网行业明显的遵循市场机制,也是政府宏观调控影响力最为薄弱的行业。但在信息安全、维护个人隐私等公共问题上,显然需要政府配合才能使得企业更好地完善、处理这样的问题。

相反的,如果政府的作用跟市场努力的方向相反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在企业需要资金加以扩大规模持续发展的时候,政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强制他们提高贷款的门槛,企业的经济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就无法发挥。在企业经营环境遭受困难,需要减轻税负加以度过难关,但政府却需要增加税收来提高公共领域的投资,那么企业就会面临倒闭,从而让更多的人失业,或会引发社会问题。政策之所以为政策,虽不在于因一时、一地、一企业的情形而定,但是政府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展开如果缺乏足够的支持,那么政策就会适得其反。

其实,所谓政府跟市场作用的一致,从根本上说就是政府跟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不应该冲突,比如不应出现“国进民退”的局面。政府的经济行为应该不应该损失市场经济活动,特别是私人的经济活动,在这个基础上实现政府跟市场的一致。

2. 城镇化

对城镇化问题上出现了见仁见智的现象,一些观点认为政府自主性的推动城镇化建设,造成圈地运动而对实现拉动居民消费消化过剩产能没有多少助益。政府开展城镇化,其前提在于实现居民真实收入增加从而实现政府的收入增加,城镇化创造的就业机能持续满足迁入城镇的乡村人口的要求。

与城镇化相对应的市场经济活动,在于改善乡村的生产、经商等经济环境,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型态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提高农业发展的灌溉水平、生产机械化水平,因为使得人们可以更多更好的摆脱对人力、人员的依赖,人们之间的帮扶减少,而服务、交易会增多,社会型态亦会发生改变,乡村便会产生新的社会契约,从而迈向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双(多)郊区”。

如果采取上述关于政府和市场作用如何达成一致的原则,应该会比较好的解释城镇化的问题。

3. 改革

市场经济活动本身就充满变革,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其不断推出新的经济关系、发展契机、创新动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更多因素的加入为改革注入了更多更好的可能。

政府的改革正好相反,它需要打破或者消除各种阻碍自身发展的关系障碍、官僚体制、不良功能来确立发展经济、服务社会的更好更有效的政府机制。

改革的方式亦确保了政府与市场作用达成一致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