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教授著《地权的逻辑II——地权变革的真相与谬误》已由东方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篇,12章,28万字,297页。定价45元。
《地权的逻辑II——地权变革的真相与谬误》接续贺雪峰教授2010年出版的《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的论题,对当前学界和政策部门关于土地制度的主流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抗辩。书中论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自成一家之言。
————————————————————————————
《地权的逻辑II》目录
前 言 地利共享的制度安排因何遭遇傲慢与偏见? - 001 -
一、批评现行土地制度的几种声音 - 002 -
二、“释放”农村集体土地价值的真相与谬误 - 003 -
三、完善地利共享的制度安排 - 011 -
上篇 土地制度与地权逻辑
引 言 周其仁说对了吗? - 003 -
一、地权的逻辑还是“死寂逻辑”? - 009 -
二、常识还是"经典的奇谈怪论"? - 009 -
三、虚拟的还是“未释放的”惊人数目货币财富? - 012 -
四、观点不同还是“方法错误”? - 016 -
五、学术态度,应由读者评判 - 019 –
第一章 土地制度:地尽其利,地利共享 - 023 -
一、土地制度为什么是最复杂的问题? - 024 -
二、两种土地,两种价值 - 027 -
三、分享经济发展剩余的制度安排 - 031 -
四、土地食利阶层与地方政府的利益之争 - 033 -
五、中国土地制度的宪法秩序没有错 - 035 –
第二章 土地收益:来自何处,归向何方 - 043 -
一、被“贱卖”的宅基地 - 044 -
二、决定征地价格的三个因素 - 047 -
三、保护耕地的声音为何折腾了农民? - 050 -
四、被假问题缠绕的土地征收 - 055 –
第三章 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还权赋能,还是画饼充饥? - 061 -
一、如何理解土地资源? - 062 -
二、“资源变资产再变财产”的办法,能将土地变“活”吗? - 065 -
三、土地的不可移动性——一个被屏蔽的常识 - 069 -
四、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后果没有预想的那么好 - 072 –
第四章 两类农民:为谁说话,替谁办事? - 077 -
一、消除制度歧视,而不是剥夺农民自由返乡的选择权 - 078 -
二、三元利益结构之下的两类农民 - 079 -
三、5%的农民与95%的农民,真的只有一种声音? - 081 -
四、慎提农民土地财产权 - 083 –
中篇 土地财政与征地拆迁
引 言 华生的勇气与困惑 - 089 -
一、华生敢于讲主流不喜欢听的话 - 089 -
二、土地增值收益归谁更合理? - 091 -
三、“涨价归公”,此涨非彼涨 - 093 –
第五章 土地财政错在何处? - 097 -
一、“土地财政”是分税制改革的产物 - 098 -
二、土地财政与贪污腐败不是因果关系 - 099 -
三、完善还是推倒重来? - 101 –
第六章 用城市的低成本扩张来否认征地制度,是种怎样的逻辑? - 105 -
一、城市的低成本扩张有什么错? - 106 -
二、“劣质城市化”,我们准备好了吗? - 109 -
三、乡镇房地产“热”需要“冷”下来 - 114 –
第七章 征地拆迁因何成了“天下第一难”? - 117 -
一、“征地拆迁第一难”难在何处? - 118 -
二、农民盼拆迁不仅普遍,而且合理 - 121 -
三、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 - 125 -
四、补偿标准不断提高,拆迁冲突却不减反增? - 128 -
五、当利益最大化遭遇博弈无序化 - 132 –
第八章 如何补偿才能“多赢”? - 137 -
一、征地补偿的若干问题 - 138 -
二、成都的补偿办法可防止利益博弈的无序化 - 147 -
三、补偿安置不能刺激农民“种”房子 - 150 -
四、海南征地模式只是让极少数特殊农民一夜暴富 - 155 -
五、城中村改造不能将特例当创新 - 160 -
六、留地安置的龙华模式让“农民无忧” - 167 –
下篇 农村建设用地与城乡统筹
引 言 厉以宁的"鼓励资本下乡",真能缩小城乡差距吗? - 173 -
一、“资本下乡,农民进城”,听上去很美 - 173 -
二、厉以宁的观点缺乏可操作性 - 174 -
三、“目中无人”的缩小收入差距,与农民何干? - 176 –
第九章 农村建设用地问题欲速则不达 - 177 -
一、两种价值存在天壤之别的农村建设用地 - 178 -
二、农村建设用地价值的来源 - 181 -
三、农村空心化无需大惊小怪 - 184 -
四、农村宅基地使用效率低吗? - 187 -
五、宅基地退出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 191 –
第十章 建设用地里头折腾不出资产 - 195 -
一、建设用地里头有资产? - 196 -
二、“增减挂钩”的结果是资源错配 - 200 -
三、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不能缩小城乡差距 - 205 -
四、市场化就能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 208 –
第十一章 关心失地农民不要感情用事 - 211 -
一、中国农民已经发生极大的分化 - 212 -
二、不同类型的失地农民 - 214 -
三、断章取义地声援“钉子户”,只会弄巧成拙 - 219 –
第十二章 以规划为媒介的新型城乡统筹模式 - 225 -
一、“以农民为主体的城市化”没有条件 - 226 -
二、成都以土地为媒介的城乡统筹模式 - 230 -
三、成都城乡统筹模式的困境 - 240 -
四、城乡统筹中的认识误区 - 245 -
五、当前中西部农村和农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 249 -
六、新型城乡统筹模式,新在广泛的适用性 - 252 –
附录一 深圳土改述评 - 261 -
附录二 破除“还权赋能”的迷信 - 271 -
后记 - 291 -
贺雪峰著《地权的逻辑II》出版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