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的土地创造90%的财富,“长沙模式”能否复制?
爱迪生有句名言,就是“成功等于99%的努力加1%的灵感”;在湖南长沙县也有句名言,就是“用1%的土地创造90%的财富”。这两句话的不同之处在于,爱迪生突出强调了灵感的重要性,而长沙县人民则把追求财富最大化作为了奋斗目标。
正是在“用1%的土地创造90%的财富”的目标指引下,长沙县才创造了财政收入突破150亿元和在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名中双双挺进前十五强的发展成就。——长沙县90%以上的工业产值和税收收入,来自于300多家重点企业,而这些企业总用地面积不到20平方公里,仅占全县总面积的1%。
为了能让这1%的土地真正创造出90%的财富,长沙县积极实施“一区带七园”战略,以长沙经开区为龙头,规划带动周边7个乡镇工业园区,加快打造“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全国汽车产业集群新板块”,逐步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及家电三大支柱产业和食品饮料、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印刷包装等主导产业,而随着日本住友轮胎、美国空气化工、远大集团、三一重工等一批大项目在长沙县的落地开花,更让长沙县实现了从“三湘第一县”向“中部第一县”的华丽蜕变。
环游长沙县,你会发现她南部工业发达、企业林业,北部依然山清水秀,保持着江南农村的优美生态风貌。万亩松雅湖水光潋滟碧草依依,金井茶园连绵起伏绿茶飘香,错落有致的乡间宅院绽放宁静的幽香……这诗意盎然的新农村景象,既是“南工北农”科学规划的结晶,也是“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杰作。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优”是长沙县委、县政府很早就定下来的目标。为了提升普通群众的的“幸福指数”。长沙县始终把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事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战略举措,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践行政府对民生福祉的承诺。在开慧镇,我们可以看到最美丽的幼儿园,可以看到最豪华的敬老院,可以看到功能最全的文化站,但看到的镇政府,却依然是70年代的破旧楼房。
思路决定方向,作风决定成败。在实现了“用1%的土地创造90%的财富”的目标以后,长沙县又提出了“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幸福长沙县”的目标。让生活在长沙县的人民都具有幸福感,便成为了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长沙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海燕说:“我们的每一位乡镇干部都有统一的服装标识,只要看到身着这种标识的人,就必须为你提供服务,否则你就可以投诉他!”在榔梨水乡古镇、金井茶乡小镇、开慧板仓小镇,我们不仅看到了这些带有服装标识的乡村干部,也看到了他们在为乡村建设、为百姓奔忙的身影!
“南工北农”定蓝图,“城乡一体”写辉煌。在长沙县采风回来以后,笔者时时会想起有些人“不可复制”之类的话语,也再次对“长沙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用1%的土地创造90%的财富”并非就是痴人说梦,“推动城市资本向农村聚集、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也绝不该只是长沙县的独有。
——用1%的土地创造90%的财富, 长沙县做到了;让人民生活的最幸福,长沙县也做到了。其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李吉明2013年6月24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