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0日将为人们留下一个烙印,深深地烙在中国金融业人士的心头。在银行间拆借市场连续数天飙高之后,6月20日,资金市场几乎失控而停盘:隔夜拆借利率突然疯涨至13.44%,盘中最高成交利率竟然高达30%!相当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倍。与此同时,各种传言漫天飞,某国有大行被曝违约、央行铁血手腕纠偏……市场的种种诡异现象让人们不禁发问,银行资金面究竟怎么了?临近月末季末年中,存款准备金率的缴存、财政存款的上缴、企业分红以及银行年中考核等多种因素叠加,使得资金紧张程度加剧。而评级机构惠誉国际近日发布的报告更是指出,随着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2450亿美元)理财产品在本月内陆续到期,在上周四创下新纪录的中国银行间拆借利率将会面对更大的上行压力。不过,国内经济数据欠佳也进一步给资金市场释放了压力。
著名房地产专家、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表示:“当前部分银行局部资金紧缺的状况的确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用“空前惨烈”来形容当前资金局面不过分。“钱荒”主要体现出六个方面,一是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出现走高。二是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大量下降。三是热钱不断凶猛外流。四是银行间互相借款利率上涨过于离谱。五是出现银行停贷、暂批贷款、互相贷款的案例。六是央行注资与央行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从整个银行系统来说,特别是每年的6月和12月,银行机构面临着月末和季末的双重考核,存在“借钱”的冲动,是历年来的资金需求高峰。而在往年,央行通常会在资金最紧缺的时刻出手干预市场,注入部分资金,以平抑资金价格。”
著名房地产专家、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表示:“银行“钱荒”不会影响绝大多数人的财产安全,只是发生在金融同业市场短期现象。虽然影响已波及包括基金、券商、信托在内的整个金融业,但是这些影响都是局部和短期的,不会影响到银行的传统业务,更不会影响绝大多数人的财产安全。目前合规操作、资金充裕,未受到同业市场利率飙升的影响。“市民的担心可能是大家对银行管钱的方式有误解,存款目前还是足够安全的。不过,此轮资金紧张,只会让中小企业的借贷成本更高。小部分企业贷款都会受到影响,资金密集型、高负债率的行业最为敏感。普通市民需要谨慎的领域是股市、债市这些风险资产。”
著名房地产专家、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认为:“此次银行“钱荒”短期之内无法消除,将持续一段时间。但最迟不超过7月中旬,没必要过于恐慌。未来几周,银行还将面临年中时点银行理财产品、超短期基金理财产品净赎回,7月中旬财政存款上缴数量再度增加等因素给资金层面带来的压力。由于节日因素消退,而且本周将有退缴准备金和财政存款的投放,再加上市场预期本周央行或会重启逆回购,导致资金利率有所下行。一方面是央行近日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另外一方面是此举在货币市场利率方面效果明显,6月25日,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已回落至5.83%,比6月20日回落592个基点。”
著名房地产专家、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指出:“银行“钱荒”袭击与热钱撤离及预期的货币宽松政策落空,让股市暴跌。当前资金链紧绷,流动性和经济硬着陆风险加大,须警惕“钱荒”演变为局部危机。央行认为,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缺钱,近期货币市场利率的上升是受到贷款增长较快、企业所得税集中清缴、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外汇市场变化、补缴法定准备金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6月20日央行未在公开市场开展任何操作,虽然周一上午央行按惯例进行了央票和正逆回购的询量。央行此次全面暂停央票和正回购操作,释放出来平抑资金面波动的信号,有助于安抚市场紧张情绪,但从逆回购未能重启上可以看出,央行认为市场流动性总体并不存在太大问题,期望央行大规模投放货币不太现实。据统计,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只有250亿元,即便央行不开展任何回笼操作,所投放的资金对于当前的市场而言也只是杯水车薪。央行暂停央票和正回购的象征意义更强。”
其实,在6月20日当天曝出一国有大行违约之前,6月6日就有传言称一中型规模的银行出现违约,“拆借资金违约门”其实已经预示了此次“钱荒”的来临。6月6日,有市场传闻称,光大银行对兴业银行的同业拆借资本金本应到期,但因为头寸紧张,光大银行选择违约,导致兴业银行的千亿到期资金未能收回。两大银行资金面齐齐告急,不得不向四大行要求支援。但是在第二天,两行就有相关负责人出面辟谣。但是半个月后市场再次有违约事件的传出就引起了“大地震”。6月20日上午,市场上曝出央行向工商银行注资500亿元,及另一国有银行由于流动性紧张发生资金违约等诸多传闻,银行间市场被迫延迟半小时收市,震动整个金融市场。虽然该行当晚即发布澄清公告称“从未发生资金违约事件,6月20日按时完成全部对外支付,有关市场传闻不属实”,但随后又有传闻称,该银行当天并未违约,但周四银行间市场的确延迟半小时收市,而这家国有银行只是在规定的下午4时30分收市时间内未按时履约。过去几年,商业银行已经习惯于央行在市场资金紧缺时的出手相助。然而面对6月20日破天荒的拆借市场利率,央行态度却异常平静。不但没有启动逆回购、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等工具,反而在当天继续发行20亿元央票,央行突然“断奶”令市场担忧情绪瞬间到达顶点。午后沪指大幅反抽,跌幅收窄,重回1900点之上。截至13:50,沪指报1909点跌2.75%,成交额740亿元,深证成指报7370点跌2.82%,成交额767亿元。盘面上,各板块全线反弹,两市仅10余股跌停,船舶板块跌逾6%,水泥板块跌逾5%,医疗、金融、地产、钢铁、有色、煤炭跌幅超4%。6月24日,上证综指失守2000点,收报1963.23点,跌幅为5.30%,创近四年最大单日跌幅;深证成指跌至7588.52点,跌幅高达6.73%。当日所有行业板块跌幅均在2%以上。此次的大跌是由银行间市场持续的“钱荒”所导致的。6月24日央行的表态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不作为的预期,并且市场担忧这种流动性紧张的持续一方面将对银行盈利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可能会蔓延至实体经济。
随着银行违约传闻的澄清,市场恐慌情绪略有缓解,资金利率价格全线回落,其中6月21日1天期回购利率骤降380个基点至7.9%,创下2007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朱海斌建议,央行应该尽快再次引入逆回购操作,以安抚银行间市场的恐慌。
A股6月25日大幅低开,沪指盘中一度跌逾5%,跌破1900点大关,跌破前期低位1949点,创四年来新低,本月累计跌幅近20%。
2013年5月中旬,中国各大银行“钱紧”问题渐渐显露,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出现走高。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5月中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668.62亿元,较4月份的2943.54亿元大幅减少2274.92亿元。外汇占款的大幅减少,这说明外部投机资金已经陆续流出。这一个月来,情况愈发严峻。直到2013年6月20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而这两项利率以往仅仅不到3%。2013年6月20日星期四开始,中国银行业正经历历史最严重资金短缺,银行间互相借款利率一度直追“高利贷”。金融业闹起了“钱荒”。虽然6月份的“钱荒”年年有,但今年尤其严重。如果一家银行向另一家银行借钱,1天的利率,按年折算最高达30%,相当于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倍,这已超过央行规定的正常贷款利率的最高限,越线就是高利贷。“钱荒”来袭,许多银行全力投入“抢钱大战”,送大米、送油、送手机等手段层出不穷。受“钱荒”影响的不仅仅是商业银行,包括基金、券商、信托在内的整个金融业均有波及,但对普通人的财产安全影响不大。
进入6月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迅速攀升,其中隔夜拆借利率涨幅尤为迅猛。从4.5%起步,盘中先后攻破10%、20%、30%大关,不断刷新银行间市场成立以来历史纪录。在它的带领下,1个月以内的中短期资金价格全线飙升,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周四涨至11 .6217%,也创下2007年银行间市场成立以来的新高。2013年6月21日,市场上曝出央行向工商银行注资500亿元,及中国银行由于流动性紧张发生资金违约等诸多传闻,银行间市场被迫延迟半小时收市,震动整个金融市场。由于本月早些时候曾发生过类似的交易违约和延迟收市,该传闻引发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流动性的广泛关注。虽然中国银行当晚即发布澄清公告称:“中国银行从未发生资金违约事件,6月20日按时完成全部对外支付,有关市场传闻不属实。”但2013年6月21日又有传闻称,中行当天并未违约,但周四银行间市场的确延迟半小时收市,而中行只是在规定的下午4点半收市时间内未按时履约。
2013年6月21日,随着中国银行澄清违约传闻,市场恐慌情绪略有缓解,资金利率价格全线回落,其中1天期回购利率骤降380个基点至7.9%,创下2007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尽管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屡屡“爆表”,市场资金面信心受到重挫,市场哀鸣一片;但就目前来看,管理层坚持“不放水”的态度依然坚决。本周央票的地量发行已足以彰显出央行收紧流动性的态度及决心,短期内降准、降息几无可能。6月21日中国银行间货币市场经历了历史性的一刻。当天,隔夜SHIBOR飙升了578.40BP,“破表”升至13.4440%的历史新高,盘中更是一度升至30%的惊人位置。而除了SHIBOR利率外,银行间回购利率表现同样火爆,各期限品种上行幅度均在100个基点以上。其中隔夜、7天回购利率分别大涨377.7BP、321.2BP,跳升至11.650%、11.449%的罕见双位数水平。
2013年6月21日,有关“中国银行资金违约”“央行向工行放水500亿元”“收盘前30分钟央行投放4000亿货币以缓解市场流动性”的传闻更是不绝于耳。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宣布“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央行也一再地表明了不“放水”、不放松的坚定态度。需要指出的是,较之于市场的“风雨飘摇”,央行表现依然十分淡定,按兵不动。在2013年6月20日周四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中,众人期盼的逆回购仍旧没有现身,而20亿元的央票发行却彰显了管理层“铁血纠偏”的坚定态度。承接6月21日大跌之势,A股早盘大幅低开,两市跌幅一度接近2%,但此后以新华保险为代表的金融股拉升护盘,在午后各大股指集体翻红,可惜未能保持红盘到收市。截止收盘,沪指报2073 .09点,下跌10 .93点,跌幅0 .52%;深成指报8136.05点,下跌11.44点,涨幅0 .14%。
银行“钱荒”仍在蔓延,央行却表示“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合理”。在银行业看来,央行这个昔日的资金“奶妈”突然变成了铁石心肠的“后妈”,这导致6月24日银行股全面跳水,整体跌幅达到6.68%。这一天,中国银行业16家上市银行,总市值蒸发了约2510亿元,流通市值蒸发了1440亿元。刨除5大国有银行外的11家商业银行,总市值减少约1175亿元,流通市值则减少了约904亿元。虽然央行并不认为市场缺钱,但种种迹象还是表明,银行在资金层面的确困难重重。6月24日,虽然一直处于高位的银行间拆放利率(SHIBOR)回落200基点至6.489%,但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R001)却再度大涨611个基点,至15%的高位。前者代表着银行间资金流动性松紧程度,而后者则表示整个金融市场上的资金松紧。让银行业雪上加霜的是,被认为资金相对宽裕的四大行却在本周集中到了分红期。据公告显示,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2012年现金分红总额达到2502.84亿元,约占其2012年全年净利润的34.9%。而众所期盼的央行降准,能释放出的资金也不过4000亿元。
6月24日,央行首度对银行体系的“钱荒”问题发声。央行公告显示,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但由于金融市场 变化因素较多,且临近半年末重要时点,客观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形势,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做好半年末关键时点的流动性安排。此消息一出,在前一日还有小幅上涨的银行股,6月24日便迎来了全面大跌。除了五大国有银行外,上市银行股价跌幅均超过5%。其中,平安银行跌停,民生、兴业、宁波、平安、浦发等银行均逼近跌停线,北京银行、华夏银行跌幅也均在8%以上。银行板块的大跌,也进一步促使A股下挫,失守2000点大关。央行此话已表明无意向市场释放流动性,这也给多日来“求资金”的银行业泼了一盆冷水。
此前巴克莱银行对中国中小银行发出的风险增大的警示,也让银行股一落千丈。巴克莱重点提到了一些中等规模的银行,如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在利用信用风险资产的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上打擦边球。这些资产的违约风险,在巴克莱看来要远高于以债券为标的的逆回购/回购,而在过去的两年中,正是这部分资产增速惊人。此外,6月24日国开行原定于今日发行的200亿元金融债也暂停发放。这可能也与当下资金面紧张有关。此前农行招标发行的6个月期债券以及财政部发行的150亿元记账式贴现国债,均因“钱荒”而部分流标。拆借利率就是银行及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主要用于弥补临时头寸不足,期限较短,最短只有半天,有1至5天的,也有几个月的,但最长不超过1年。拆借利率是根据拆借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它能比较灵活地反映资金供求的变化情况,是短期金融市场 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利率,其他短期借贷利率通常是比照同业拆借利率加一定的幅度来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