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构建企业的护城河!


 小米:构建企业的护城河!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从小米手机诞生之日起,它就注定了要成为中国手机市场上那个“不一样”的因子。2011年7月12日小米创始团队亮相,同时宣布进军手机市场,而仅仅一个月之后,小米手机Mi-One就公开发布,在其后的几个月里,小米左右逢源,迅速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手机市场上最闪亮的明星。产品稳定上市、渠道策略明确以及不断增长的用户似乎意味着小米手机已经实现了三级跳,正在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
 
在产品方面,小米手机以高性价比的明确定位成为市场上硬件配置最具竞争力的“品牌手机”,1.5GHz双核处理器着实让人印象深刻,而其背后的供应商团队也为其产品品质提供了保障。资料显示,夏普、三星、东芝、高通、LG等厂商是小米100多家供应商中的主体部分,他们为小米手机“长大”提供了“粮食”。在价格上,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表示,此前在为小米定价时,他曾想疯一把,把手机的价格定在1499元甚至最好是999元。可是最后仔细核算了成本之后,他还是无奈将价格放在了1999元,但即便如此,这已经是市场上性价比较高的智能机了。
 
小米的线上销量就像是在“放卫星”一样刺激着所有米粉、媒体、传统手机制造商和运营商的神经,与手机产品销量快速增长相伴随的是,米粉数量的快速激增。小米公司负责电商业务线的副总裁黎万强透露,目前小米手机论坛的注册用户已经突破200万,日独立访客超过55万,日PV超过660万,发帖总数超过3400万。近日,小米科技再次宣布第5轮10万台小米手机开放购买将于3月17日再次启动。智能时代颠覆了此前手机行业依靠成本差赢得用户的发展逻辑,真正能够根据消费者需求研制的产品才能被市场认可。小米手机的成功说明了这一点,而作为一个想要参加长跑的运动员来说,小米的竞赛或许才刚刚开始。
 
护城河的意思是形容具有竞争力的公司,都如同易守难攻的城堡一般,在高耸的城墙外,还有一条护城河保护着,让竞争对手无力去跨过这些重重的障碍。那么小米科技的护城河是什么?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讲到:
 
首先,巴菲特所定义的企业护城河是指行业内领先企业的。从这个角度看,小米并不在“护城河”理论所讨论的范畴内。很多人曾经看空过小米,但现在他们不得不承认成立仅3年的小米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和高速成长,但可惜他目前还不能算是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它既不是饮料业的可口可乐,也不是一说剃须就联想到吉列。
 
虽然小米现在没有形成自己的护城河,但是倒可以依据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简单分析一下小米在哪些方面可能构筑自己的护城河呢?谭小芳老师讲到:
 
巴菲特护城河理论大体是分析企业的四个方面:无形资产、客户转换成本、网络效应和成本优势。
 
评价企业无形资产主要看其能否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及其可持续性。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小米形成的粉丝文化为其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但是是否有可持续性还有待未来验证。其一是粉丝群的扩大化,其二是粉丝的忠诚度变化。强大的无形资产可使得企业有足够强的定价权,从目前看,走中低价路线、高性价比路线的小米在其用户群中还没有定价权。
 
客户转换成本也是和用户忠诚度高度相关的。不单单是手机,科技类产品的转换成本都是不高的。即便强势如苹果、三星,也面临着几款产品不灵之后就丧失用户的可能性。更何况小米。
 
当然,无论无形资产还是客户转换成本,我认为核心都在于产品。从口碑看,小米2较小米1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小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网络效应之于小米是一个很有趣的议题。“如果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随客户人数的增加而增加,那么,企业就可以受益于网络效应”,互联网平台的威力会放大这种网络效应,淘宝我认为是其中典型的案例。
 
小米本身并没有一个强大的网络平台,但是小米是目前最懂互联网的手机企业,也是最懂互联网营销的手机企业。网络资源强大如阿里、360等也都曾试图进入手机领域,但显然取得的成绩和小米差距极大。毕竟他们都不是专心做手机的企业。
 
放眼当下,似乎也没有比小米所拥有的网络资源更多,同时又专业做手机的企业了。小米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也在成就着这种网络效应,尤其是其标榜并运作的发烧友DIY的MIUI。所以,从此点上来说,这可能成为小米的一个护城河。
 
成本优势角度看,一般来说最主要取决于规模。小米目前虽然成长迅猛,但体量并不足够大。且小米自己并不拥有任何核心技术或零部件,小米若想在供应链上获得比强势品牌更大的成本优势,短期内还比较困难。从配送网络角度,小米虽然需要配送,但是相比传统手机企业的实体店销售,其实成本会低很多,这方面优势比较明显。
 
巴菲特为什么很少投高科技企业,就是因为技术及技术型产品、品牌的更迭速度太快,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所以高科技企业很难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
 
这种情况在美国尤为明显,在中国相对好一些,相比美国的高科技企业,我们更多的是营销驱动的。
 
综上所述,小米未来如果能形成护城河更可能是在其目前所最擅长的互联网营销(包含推广、销售)这一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