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质量:监管从重从严!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会议指出,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采用电子监管码等手段,做到全程可追溯。药品管理办法相比食品管理办法更为严格,所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体现出国家与政府对于婴幼儿奶粉质量问题的高度重视。
而正如国务院常务会议所指出的,保障婴幼儿食用安全、放心的奶粉,关系下一代健康成长,关系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同时,当前“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有待增强”。在这种情形下,按照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显然也有其必要性与紧迫性。
不过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尽管药品管理办法相比食品管理办法更为严格,但是按照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要能切实取得效用,关键还在于要令相关管理办法得到切实执行。其实,我国现有婴幼儿奶粉质量管理办法并非不严格,按照有关部门与机构的说法,国产奶粉的标准有些比国外还高,“我国婴幼乳粉标准系世界最严标准之一”。
但是,由于监管不力导致标准无法得到切实落实,国产奶粉依然不时曝出质量问题。显而易见的是,如果监管不力导致标准不能得到切实执行的现象不能改变,即便按照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婴幼儿奶粉质量依然可能难获坚实的保障。
就拿药品行业本身来说,尽管我国药品管理办法严格,但是由于部分地方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导致药品质量问题依然时有发生,有些药品质量问题甚至还表现得比较严重。如近些年来药品行业相继曝出的以“毒胶囊”为代表的多起药品质量事件,即是明证。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这实际上也说明了,单单具有严格的管理办法与标准,却不能通过有效的监管使其得到落实,就依然无法切实保障药品食品质量安全。唯有通过强化执行力,真正让相关管理办法与标准落实到位,药品食品质量安全才可能真正获得坚实的保障。
因此,对于婴幼儿奶粉质量,国家在按照药品管理办法对其实施监管的同时,还有必要对监管失职人员实行严厉的问责与惩处,促使相关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一步提高职责意识,不断强化监管力度,从而促使有关管理办法与标准真正落到实处,如此才可能在更大程度上保障婴幼儿奶粉质量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并提高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的信心,促进我国民族奶业不断获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奶粉质量安全,其中举措不乏亮点。在儿童节期间做出如此部署,这对家长和那些尚在襁褓中的婴儿,无疑都是一个好消息。用管理药品的办法来监管奶粉质量,措施规格之高,下力之大,都非以往诸多政策所能比拟。若能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到位,或可期待,国内奶粉质量能够得到保障,而民众对国内奶粉的不信任亦可随之改观。
当然,这样一项监管新政的出台,并不意味着今后的奶粉质量监管工作就万无一失,正如有网友提及的那样,当前市场上伪劣假药普遍存在,将奶粉质量改善单纯寄托于这项政策,显然不切实际。这样的疑虑看似有些悲观,却也道出这样一种现实:制度不是万能,但致力于提升监管力度,弥补制度漏洞,应该是监管部门长期的工作重心。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让我回顾此前各种对提升奶粉质量安全的作为,不难发现,切实有效的努力和华而不实的辩辞往往能受到截然不同的舆论评价。前者往往集中在政府机构,利用“有形的手”,过去在致力于改善奶粉质量安全方面,各级政府机构的确做出不少有益的尝试;后者则主要局限于企业或行业协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无视当前奶粉行业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简单用一些经不起推敲的数据来搪塞舆论质疑。
在当下中国社会,从未有一种消费品像奶粉那样,受到民众的积极关注,正是在问题反复出现而争论持续不断的情况,民众习得了关于奶粉的诸多知识,明了奶粉质量不能单靠调查数据来保障,知道不同的检测标准能造就不同的检测结果,继而选择用脚投票表明自己的态度。
因为关系到后代的生命健康,涉及奶粉的负面评价,往往容易放大,这是食品行业的普遍现象。明确奶粉质量安全“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对于今后改善奶粉质量极为重要。此次奶粉质量监管新政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尚不得而知,但它致力于正本清源,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
随着奶粉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广州市相应加强了监督管理工作,一个月前,该工商局检测出美国百得智等品牌婴幼儿奶粉不合格问题。然而,单纯依靠政府监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奶粉安全涉及原料、加工、运输等环节,还涉及标准体系、检验检测等方面。其中原料及相关安全标准是制约国产奶粉安全与否的关键。
目前,我国奶源基础薄弱,仍有70%的奶牛为小规模养殖或散养。由于奶农弱势地位没有改变,不仅承担养殖经营风险,还要独自面对市场风险,这为奶源安全埋下隐患。此外,近年国内奶企生存环境愈加恶劣,为在市场夹缝中谋得一席之地,不得不降低对原料的选取。而且,这些年,企业更多选用进口奶粉作为原料,但进口奶粉、乳清粉的质量也明显降低,这也增大了国内奶企在原料方面的安全隐患。
最后,行业内恶性竞争依然存在,加之消费者对国产食品缺乏信任,成为国产食品安全谣言迅速传播的温床。国产奶粉如何解困?从长期来看:需要国内奶源等相关产业向现代化方向推进,并与企业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互补合作关系;需要政府在监管手段、行业标准等方面有明显的改进;需要企业严格自律,坚持“品质第一,惠及民众”,加强自身原料、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全产业链的管理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