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创意农业:内涵、类型与案例
为了发挥农业的旅游价值,推进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与互动,笔者在编制《昆明市乡村旅游规划》、《安南晋西乡村旅游带发展战略策划》的过程中尝试提出了“旅游创意农业”这一概念。简言之,旅游创意农业是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产物,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新形态,它在传统农业生产场所、过程和产品中融入文化创意、艺术创造、技术创新,以满足城镇居民观光、休闲、购物等旅游需求。
根据旅游创意农业的价值来源,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科技创新型,指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形成新型农业景观和产品,以新、奇、特为主要吸引力,主要载体是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如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青岛蔬菜科技示范园、陕西杨凌现代农业观光标志性品牌旅游区。此外,科技还可以广泛应用到各个方面。笔者在安宁都市农庄规划时提出的升级版网上百姓菜园,就是将传统百姓菜园、实景传输技术、网络平台结合在一起,游客租种菜园,闲暇时间来实地种菜,平时通过电脑甚至手机观看蔬菜生长情况,并可委托经营者送货上门、在网络上对外出售或者与其他游客进行交换。
二是艺术创造型,是用艺术家的眼光和创造性来改造传统农业,将农作物种植当成艺术创作,以形成特色景观和产品,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农田艺术景观、盆栽食用菌、玻璃艺术西瓜、麦秸画、美术葫芦等。以盆栽食用菌为例,突破传统食用菌栽培方式,将食用菌栽培和盆景艺术相结合,还可以结合套种技术,开发出盆栽食用菌灰树花、草莓套种食用菌鸡腿菇等家庭栽培食用菌盆景。这些盆景不但可以组合成创意旅游景观,也可以出售给游客,让游客在体验食用菌栽培乐趣的同时营造阳台菜园新景观。
三是文化创意型,就是用文化包装农业,利用传统农业文化、挖掘农产品的文化内涵、塑造农业生产及相关活动的象征意义。例如,山东栖霞创作了《农具交响乐》,生产出亲情苹果、生肖苹果、艺术苹果,利用苹果制作的“感恩农业赋”和康熙皇帝的耕织诗,为农业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情调。各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意的宝库,例如,哈尼族的梯田景观、稻田养鱼、祭祀土地神、开秧门等,为文化创意型农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实践中,更为常见的是上述三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在昆明五彩养生谷规划中,课题组提出了艺术农业、彩色农业、文化农业、体验农业的设想,通过创意征集来塑造五彩农田与林地艺术景观,形成“寿比南山”字样和“寿星”图案,应用现代科技种植五色茄子、五色番茄、五彩红苕、五彩洋芋、五色胡萝卜等农作物,结合少数民族传统养生文化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并融入可供游客参与的体验性活动项目,出售八宝贡米、易武贡茶、宝珠贡梨、雪山贡桃等品牌养生产品,可谓文化创意、艺术创造、技术创新三者的综合运用。(作者:李庆雷,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来源:中国旅游报,2013年6月7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