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生物进化经历了数亿年,经历了从原始的单细胞动物到简单的无脊椎动物,再到复杂高级的灵长类动物的过程,机体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完善,运作越来越高效。商业组织的发展遵循类似规律,其中出类拔萃者同万物之长的人类一样,拥有完善且高效的“机体”。想要建立这样一个伟大组织,除了具备骨骼(部门)和肌肉(人员)等基本要素外,还需要组织具备以下几个功能系统:经营决策系统(如同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起主导作用),监督管理系统(如同人体的周围神经系统,调节身体机能),人力资源系统(如同人体的消化系统,为机体提供源动力),组织运营系统(如同人体的运动系统,肌肉和骨骼完美协同,完成预期动作),持续改进系统(如同人体的免疫系统,消除机体各种威胁,保障、改善身体机能),学习传承系统(如同人体的生殖系统,将优良性状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本文从组织角度出发阐述了要建立一个伟大组织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人的因素,因为任何形态的社会组织都是以人为主体的,但本课程不涉及相关内容,故不作阐述。
经营决策系统
作为企业经营的司令部,经营决策系统主导企业前进的方向,它下达的每一项指令都关乎企业的生死,所以该系统的作业过程需要辅以各类科学工具,以保证决策的有效性、科学性。具体工具如下:
数据支持:数据库系统、案例分析系统。
方法指导:模型库系统、方法库系统、知识库系统、输入输出系统、控制与通信系统。
监督管理系统
监督管理系统,作为企业的智囊,应致力于为企业营造一个健康、高效的商业运营体系,工作中应遵循两点原则:一、确保敏感,及时正向反馈;二、不参与具体直线业务工作。对于如何构建一个健康、高效的商业运营体系,监督管理系统需做好如下三项工作:
一、监督企业运营,指导部门作业
对企业整体经营状况进行监督,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修正;考核、指导各部门工作。
二、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企业内部自我管理环境
俗话说不通则痛,健全企业的管理制度,就等于为企业疏通脉络,让员工工作起来有目标、有规则、有评判,使企业自我运转更顺畅。
三、消除官僚主义,打造纯粹商业环境
明确企业经营定位,企业和员工、领导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间都是商业合作关系。避免出现官僚作风及利益小团体,以致转移员工注意力,分散企业向心力,增加企业内耗。
1、平等身份作业;
2、沟通轻松、简单、唯一理解;
3、实践契约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人力资源系统
现代管理的核心即为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组织的消化系统,负责为企业的运营发展提供源动力。如同人体一样,一旦消化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并会对其他的生理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机体的健康运作。所以说,“消化系统”的健康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条件。
人力资源部门不处在企业垂直业务系统中,不参与具体业务操作,它的价值表现附庸于其他部门,意义在于为企业的运营提供动力保障。人力资源部不应是一个简单的任务执行部门,而应是一个决策参与、战略协作机构,站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审视企业全局,从专业角度出发为企业运营、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持,这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其具备战略视角和建设性思维。
将实现和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作为整体目标定位,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将其划分为以下四个功能来实现。
一、实施岗位评估与人员配置
科学、准确的岗位评估工作是实现高效人员配置的前提,岗位评估工作应立足于两个基本点:1、审核岗位设置是否合理(包括是否需要及具体职能等),2、理清岗位对从业者的具体素质要求。
人员配置工作,包括招聘(分为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调岗、内部推荐等方式,这其中人员素质模型设置是否合理对于甄别人岗匹配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性格、价值观等是基础也是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对于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最好由内部自己培养,这既是对企业基层员工的一种激励,也有助于企业构建一道稳固的中流砥柱(但要保证相应中层人员素质、能力达到岗位要求,否则会形成中层塌陷,底层逃离的局面)。
二、建立科学、高效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的管理强调员工的自我管理,需要企业抛掉原始的人情式管理,形成以利益和价值观为内在驱动力的自我管理。所以激励机制的建立要围绕利益诉求和价值观两点来展开,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以此来形成企业经营发展所需的源动力。
三、帮助员工成长,挖掘潜在价值
帮助员工成长不是企业的义务,但企业需要把它当做一项重要的事情来做,这是一项双赢的工作,企业在帮助员工获得成长的同时,员工也会给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也有人担心这种投入只会徒劳增加企业的成本,他们怀疑员工的稳定性与敬业度,这种担忧也不无道理,企业需要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来保障自身的人才优势,在选、育、用、留四个阶段形成对企业和员工共同的利益积累。相较一味地追求降低人力成本,重视人力资本价值地提升才是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正道。企业要树立把员工放在首位的价值导向,因为员工才是企业价值创造和传导的主体。
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物化到实施层面表现为企业内部统一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准则,它已成为构成企业内部软环境的核心部分。统一的意识基础,不但能给企业带来巨大价值,对于员工也是一种福祉,相较混乱复杂的企业环境,员工可以免于陷入无谓、耗力的人际、利益纠葛中。由此不仅大量减少了企业内耗,也能激发员工的潜能发挥。所以保持、传承一种稳定且得到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把企业的经营理念、用人机制贯穿于新员工入职培训、日常宣贯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渐形成企业文化积淀。
组织运营系统
企业中组织运营系统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四点原则,以保证在实现功能模块化的基础上,部门间工作衔接还要做到紧密、高效,保证整个组织的高度契合及运营。
一、单点对接、功能完善
在现代企业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组织架构中,实现业务功能上的单点对接,有利于提高工作精准度及效率,避免交叉工作带来的人际摩擦成本。对于非业务链系统上的保障性部门,功能要完善,如后勤保障、危机管理等,出于成本控制,部分功能可实行部门集成,不必设置单独部门,但要保证功能有效性。
二、权责清晰、利益联动
流水线式工作方式提高了企业经营的整体效率,但它同样存在弊端,在整个业务链系统上,落实到具体部门、个人的权责划分是一件科学且精细的工作。由于管理水平不足或意识淡薄,很多企业还是实施人情式的经验管理,这就为人际隔阂、追责扯皮等现象的产生埋下了隐患。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首先要清晰、科学地划定部门、员工的工作职责及权利,做到监控、考核有据可依。
制定部门间、部门内的利益联动机制对于企业实现高效运营来说是另一道保险,它为不同工作环节间提供了软连接,为运营中出现的各种非常规问题提供应急解决方案,避免出现责任真空;另一方面它有利于企业团队精神建设。对于利益联动具体的实施办法,多采用整体考核的方法。对此,企业需要注意两点:1、避免单一业绩考核模式,设置突出团队协作的考核方案;2、考核以激励为主,及时公示,知晓到个人,让员工感受到团队协作对于个人的切实利益。企业还要把这种协作意识渗透到自身的文化建设中,使其成为员工惯性工作思维方式。
三、透明作业、行为可控
人员作业要做到透明、可控、可追溯,以便企业经营者对企业运营状况有较为精确的把控。
四、信息畅通、反馈有效
建立适度透明的商业环境和畅通的信息渠道,一方面是企业经营的需要,可为作业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员工对企业的正确认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企业荣誉感(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和员工在本质上是合作的关系,每一位员工都希望对自己任职的企业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这是人的归属需求)。
信息渠道的建设要遵循双向、实时、准确三原则。
双向:保持信息获取和反馈路径畅通。
实时:尽量消除延时带来的信息不对称。
准确:确保信息真实、可信。
持续改进系统
如同人体的免疫系统,持续改进系统帮助企业不断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使企业的各项机能得到保障与优化。就其功能实现而言,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业务流程
如果说产品的价格是由市场来决定的,那么现代商业竞争则更多聚焦在企业自身的运作效率上;另一方面,现代商品和服务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提高了企业的开发和运营成本。面对成本之困,对自身业务流程精细梳理与再调整能力的加强成为每家企业的必修课,它为企业实施成本控制打开了一个突破口,构建科学合理的成本结构已成为现代商业经营的基础。
二、消除隐性成本
企业运营中,隐性成本无处不在,藏匿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中,它的隐蔽性和非量化性常常使人们忽略了它对企业产生的重要影响。在当下微利时代,大部分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企业的运营效率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营利能力。现在存在的一种普遍情况是,在企业规模较小的时候,成本透明、控制有效,单位营利能力较好。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的运营效率开始下降,企业内部浪费增多,内耗加大。运营效率的低下导致企业成本高涨,甚至失控,单位营利能力明显下滑,不断膨胀的营业额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相匹配的利润额。这种破坏式的成长,给企业带来的伤害是持久且深刻的,内部机能不完善,最终导致不少企业被自己不断增长的庞大身躯所拖垮。
在企业运营中,隐性成本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1、 人际摩擦
2、 错误积累
3、 无责浪费
4、 拖延怠工
三、改善资本构成
从大的方面来说,企业经营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对于资本效率的高低,其结
构组成起着重要影响,企业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加高素质人员比例;另一方面则需要优化不同经营环节的资源投入比例,集中资源到高效益环节,外放低效环节。
四、提升产品、服务质量
企业经营中对产品、服务高质量的追求要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以立项的方式长期来做
建立阶段性目标,持续改进。“项目组长”就是公司的最高领导者,要将产品、服务的质量意识灌输到整个企业,渗透到企业文化中。
学习传承系统
指南针在中国历史上至少被发明了七次,这反应了中国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缺乏学习和传承。这种现象在中国的企业中显得尤为明显,好的知识、传统得不到传承,反过来同样的错误场景却在不断上演,由此产生的隐性成本不但浪费了企业和社会的大量资源,而且不断对企业产生重复伤害。所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学习传承系统是保证企业持续经营的必要条件。
此系统的意义体现在实现以下四个功能上:
一、搭建实时信息共享、学习平台
经常地信息互通,有利于规避经常性错误,分享好的工作经验,实现知识资源高效利用。
二、建立岗位接班人培养机制
人力部门和各部门负责人联合开展此项作业,把它作为一个长期项目来做。一方面,为员工发展提供晋升渠道,另一方面为企业经营储备骨干人才。
三、引导员工追求自我成长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作为职场人士,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打造学习型组织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真正把持续学习真正落地的企业不多,企业管理者们需要调整一下思路:学习不是硬塞,自发学习,消化吸收效果才会好,企业需要给员工一种任务、期许,通过阶段性学习就可以实现,使成长成为员工可以在企业工作的一种必备素质,从而激发员工自发进步。
四、积淀优秀文化,形成价值观驱动力
经营理念及用人机制的强化、渗透,形成对内激励,对外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