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学佛故事:白居易学佛放生吃素行善(图)
白居易,精通儒释道,学佛放生、吃素、行善,造福社会,名扬天下。
---- 诸葛长青
在研究国学过程中,诸葛长青发现一个历史现象。
这个历史现象就是,有名望的历史人物,多数与学习佛法、放生行善、救助苍生、福报巨大有关。
诸葛长青研究历史人物发现,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白居易从儒家、道家入手,29岁开始学佛,放生、吃素、建寺庙、供养僧人、持续行善。一生从未停止。
白居易一生综合着儒、道、释三家思想的色彩,其诗云:“外服儒风、内宗梵行”;又云:“身着居士衣,手把南华篇”“委身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由之可以看出白氏一生思想的表里内外,特别是禅与道,是白居易晚期思想的重心,引起学界的关注与讨论,从陈寅恪先生《白乐天之思想行为与佛道关系》到罗联添先生《白居易与佛道关系重探》再到孙昌武先生《白居易与洪州禅》,这三篇文章分别代表学界对白居易佛道思想成份之辨析路径的三阶段,说明白居易是儒释道合一。
宋苏辙《书白乐天集后二首》中评价白居易说:“乐天少年知读佛书,习禅定。既涉世,履忧患,胸中了然,照诸幻之空也。”由此可见白居易对佛学有着很深研究。
一、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他一生作诗很多。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诸葛长青: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为什么叫“香山居士”?因为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自称“香山居士”。他曾经捐建香山寺庙,体现了他对佛教的学习实践研究。香山寺位于河南焦作龙门东山山腰,白居易曾在寺内居住,并把自己在洛阳12年所写的八百首诗,编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诸葛长青认为,白居易的诗歌主要是体现了他的慈悲心,即是通过诗歌写出对民众的关心和爱护。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晚年,白居易集中精进佛学。
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放言》、《池上》等。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
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二、白居易学佛的三个特点:
诸葛长青发现白居易对佛教有着很深研究。
白居易,生在佛教兴盛的唐朝。
29岁,白居易进入佛门,研究佛学,吃素、放生、行善。
人们对白居易的了解,限于白居易的诗歌,实际上,白居易不仅熟读佛经,广交佛友,而且印经书、建寺庙、供养师傅、弘扬佛法,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弘法之人。
白居易喜欢把学习过的佛经,写进诗歌。
从白居易的佛学诗歌内容来看,白居易接触的经典有《法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楞伽经》、《楞严经》、《六祖坛经》、《法句经》、《华严经》、《涅盘经》、《陀头经》等为主。
分析白居易,诸葛长青认为,白居易有三个特点:
一是深入佛学,亲自实践,修正自己,智慧超群;
二是吃素行善、戒杀放生,福报巨大,功德巨大;
三是弘扬佛法,用诗歌诗歌提醒爱护民众、宣传戒杀放生,令人敬佩。
三、白居易放生、并写过的放生诗歌
白居易学佛后,很多有慈悲心,不仅经常亲自放生,还倡导朋友、亲人吃素、行善积德。
学佛使得白居易轻松自在,也增加了对人们杀生的思考。
诸葛长青认为,学佛、放生、吃素,使得白居易才思敏捷,佳作不断,写出来的诗歌闻名天下。
白居易看到人世间杀生造业不断,内心十分难过。
后来,寺庙的师傅说,你不妨写诗歌,通过诗歌提醒世人戒杀放生。
于是,白居易就写了很多劝人行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诗歌。
这里,诸葛长青把白居易写的劝人戒杀放生的三首诗歌分享给大家:
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诸葛长青就建议,各位有缘者,如果你和你的朋友有会写文章、写诗歌,可以抽时间写写戒杀放生诗歌,也是弘扬佛法,积累功德啊。
四、白居易的学佛历程
白居易生活的唐代,属于中唐时期。中唐佛教以禅为主,禅的发展至此又以南宗禅为传承,白居易处德宗贞元、宪宗元和、长庆时期,正是南宗禅中期发展阶段。白居易学佛,从禅宗开始,兼学净土宗。
白居易喜佛,而佛教在唐代步入了其繁荣时期,不仅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派分支,而且大部分的教派分支也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正是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白居易喜上了佛,而且拜了佛师,成了佛弟子。
金元好问《感兴四首之二》赞美白居易说:诗印高提教外禅,几人针芥得心传;并州未是风流域,五百年中一乐天。
纵观白居易的学佛历程,他大概是在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也即是他二十九岁的时候,与佛结下了缘分,埋下了学佛的种子。
这一年,徐州之乱之时,他路经流沟寺,看到寺边宁静祥和的气象与其外破败残旧的气象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一幕当在他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同时,大概在这一年之前,他开始了同佛教中人之间的来往,比如他和明准上人、定光上人之间的交谈,反映在了白居易的诗文之中,与佛教中人之间的往来,无疑加强了白居易的学佛之心,且使白居易对于佛理的了解更进一步。
白居易在世俗生活之中仍不忘对于佛理的学习,阅读佛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楞伽经》、《楞严经》、《六祖坛经》、《法句经》、《华严经》、《涅盘经》、《陀头经》等为主。白居易多次在其诗文之中提及。
如果白居易仅仅只是游佛寺、念佛经、交佛友,那他最多只不过是喜佛而已,远远谈不上修习融会佛法。在经过比较长的时间之后,也许是五年,也许是十年,白居易开始了他学佛之旅的新阶段。白居易不仅学禅、习斋事,而且还拜了如满禅师(又号佛光和尚)为师,不过这三件事之间的确切先后顺序有待详考,在此只作一简要介绍。从此,白居易开始了身为佛家弟子的生活。
在此,白居易所修习的应当主要是禅宗的佛理、佛法,白居易的师傅如满禅师就是著名的禅宗大师,唐顺宗在与其交谈、问答之后,因感其所言,遂益喜禅宗。不过,虽然白居易主要修习禅宗佛法,但是据《五灯会元》记载,白居易“学无常师”,虽然这个“学无常师”不是指其有很多像如满禅师这样的授业师傅(《五灯会元》在白居易为如满禅师法嗣),但可以看出白居易对于佛教的喜爱之情。
从白居易游寺之广,交游佛友之多,我们也可以体会得到,“学无常师”这个说法当不是虚言。而白居易拿出自己全部或大部分的薪俸来修建香山寺,似可比拟于那些在迎佛骨时断臂焚指以血肉之躯来供养佛祖的狂热信徒,更可凸显出白居易信佛之诚心。
白居易往来僧徒极多,其中宗派承衍确切可考者有智常、惟宽、神凑、寂然、宗密、神照、如满等。智常是南岳派马祖道一传人,元和中驻锡庐山归宗净院,白居易至江州曾求智常禅师为他医治烦恼。
晚年洛阳时期的白居易已充份了解无是无非无凡无圣,当下即是的洪州禅理,并表现在日用生活间或歌或醉之闲心上。他真正体会「只要天和在,无令物性违」。白居易这一路以庄禅合流为主的学习,中间间杂过道教、易学、斋戒,终能以无心自闲,逍遥忘适的人生实践,履践了洪州禅无为无事的思想真谛。
诸葛长青认为,白居易有了佛学智慧,写的诗歌都有深深意境。
诸葛长青:白居易名扬天下,与他勤修佛法,放生行善积德,弘扬佛法开悟有极大关系。一个人用真诚心学佛行善,就有大慈悲心、大智慧心、大愿心、大福报,阿弥陀佛。诸葛长青认为,学佛行善、智慧飞跃,是白居易成名的功德福报根本。有慈悲心、行善心、真诚心,所以智慧飞跃、福报巨大,写出来的诗歌具备大智慧能量。
本文参考资料:
1、白居易网络资料、历史资料
2、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萧丽华《白居易诗中庄禅合论之底蕴》
3、雷智先生《白居易学佛历程》
4、诸葛长青国学研究成果
阿弥陀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之以恒、有求必应。
诸葛长青祝福天下孝敬父母、行善积德的有缘者富贵吉祥!
祝福天下有缘者有求必应、天官赐福、事业腾飞、财源广进!更多关于佛家、儒家、道家、养生、素食、国学、放生、素食、施食等文章,请看诸葛长青的新浪博客专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