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严复在“戉戌政变”前后
严孝潜
1898年9月14日,严复在觐见光绪皇帝后,仍寓居通艺学堂。
这一天,光绪皇帝还去了颐和园给慈禧太后请安,袁世凯尊旨到京。
9月15日,光绪皇帝自颐和园还宫,并写了一份密诏给康有为等人,谕以政变危机,令筹对策。交由杨锐传出。
9月16日,光绪皇帝召见袁世凯,并下谕嘉奖,命袁世凱开缺以待郎候补,专办练兵事务。
这一天,郑孝胥到位于象房桥的通艺学堂,与严复晤谈良久。还见到严复介绍到通艺学堂任教的严复的侄儿严君潜。严复告诉了郑孝胥关于光绪皇帝召见时的一些情况,说光绪皇帝“将开懋勤殿,选才行兼著者十人入殿行走,专预新政”。
郑孝胥在当天日记中记有“至象房桥通艺学堂访张菊生,不遇。与严又陵谈良久,见其侄君潜。……闻又陵言将开懋勤殿,选才行兼著者十人入殿行走,专预新政”。
9月17日,光绪皇帝又明谕康有为迅速出京,前往上海督办官报局。
但光绪皇帝暗中又由林旭带出另一个给康有为的密诏,令其速往上海,以待他日再用。
9月18日,严复在北京通艺学堂讲学,题目是《西学门径功用》。
这一天,除本学堂肆业诸生外,京官之好学者,相约听讲,不期而集者数十人。严复登坛说法,口讲指画,数奌钟之久,孜孜不倦。
这一天郑孝胥亦到通艺学堂听严复演说,并在日记中记有“诣通艺学堂听严又陵演说《西学门径》,听者约四十人。以诗示又陵”。
这一天,衔史杨崇伊密奏慈禧太后,呼垦皇太后即日训政。
这一天,康有为又接到密诏,即与林旭、谭嗣同、梁启超、徐致靖等商讨救帝之策,决定由谭嗣同出面说袁勤王,当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凱,劝袁助行新政,举兵杀荣禄。袁世凯假装应允。
9月19日,严复在通艺学堂会晤刑部主事王式通,为他书写了《界说五例。》同日,《国闻报》报道了光绪召见严复的消息。
这一天,慈禧太后自颐和园还宫,直抵光绪皇帝寝宫,怒诘光绪皇帝,并尽括章疏携之而去,当日还迁光绪皇帝于灜台。
9月20日,严复到郑孝胥馆拜访。
这一天,正好林旭也来到郑馆,林旭通报说“上势甚危,太后命新章京所签诸件,自今日惠呈太后览之”。郑孝胥在日记中记有“返馆,幼陵,噋谷(林旭)皆来。噋谷言,上势甚危,太后命新章京所签诸件,自今日惠呈太后览之。”
这一天,光绪皇帝接见伊藤博文,慈禧太后亲自在屏后监视。
这一天,袁世凯还面见光绪皇帝,请训后,即返天津,尽泄谭嗣同等密谋于荣禄。
这一天,得到风声的康有为离京,逃往上海。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这一天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下诏训政,并下懿旨拿康有为。历103天的维新变法以失败告终。
这一天上午,梁启超访谭嗣同,正对各事有所计划的时候,忽闻政变和懿旨拿康有为,并抄南海馆(康寓所)的消息。梁启超在午后二时赶到日本公使馆求救,当晚梁启超躲进日本公使馆,日代理公使将梁化装成猎人,乘火车去天津登上日本军舰,出逃日本。
谭嗣同表示:“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吾己无亊可办,惟待死期耳。”竞日不出门,以待捕者。有人劝他逃亡日本,他坚决不走,准备赴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尝手书当时维新党之姓名,张诸座右,以志其恨”严复名列其中,但经军机大臣王文韶全力挽救,严复免遭迫害。
这一天军机大臣大学士王文韶密示意严复离京。
9月22日,严复离京返津。
9月23日,严复在天津拜会直隶总督荣禄。
这一天,在勤政殿举行训政礼,光绪皇帝被幽禁于南海瀛台。
9月25日,谭嗣同被捕入狱。
9月27日,严复所主持的《国闻报》以《视死如归》为题对谭嗣同被捕前大义凛然的态度作了报导,表达了对谭的敬意,报道说:政变后,“有某国驻京公使署中人前往谭嗣同处,以外国使馆可以设法保护之说讽之。谭嗣同曰、‘丈夫不作事则己,作事则磊磊落落,一死亦何足惜。且外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国以变法流血者,请自谭嗣同始’”。此后《国闻报》还仍然发表指斥朝政的评论。
9月28日,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君子”遇难。谭嗣同慷慨就义,年仅三十三岁,临终时的绝命语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