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越来越感受到了“80后”、“85后”和“90后”员工的“难于管理”。这一问题事实上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毫无疑问,企业无不在千方百计地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大多数企业的努力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努力效果不理想呢?因为企业还没有搞清楚新生代员工“难管”的根源在哪儿,就匆忙采取了“例行公事”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撰写本系列文章,试图从“根”上分析新生代员工越来越“难管”的原因,并给出具有较高实践价值的对策性建议。
本系列文章一共五篇。第一篇:《新生代员工“难管”在哪儿?》;第二篇:《新生代员工“难管”的根源有哪些?》;第三篇:《传统的员工管理手段为何会失灵?》;第四篇:《究竟应怎么“管理”新生代员工?》;第五篇:《“管理”新生代员工,谁是责任主体?》。你现在看到的是最后一篇——
“管理”新生代员工,谁是责任主体?
在本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我之所以要谈“‘管理’新生代员工,谁是责任主体”这个问题,是因为在许多企业,这个问题是模糊的,或者存在某种程度的“真空”状态——
在企业中,员工管理分属三个方面的人员负责:公司高管层、人力资源部门和直线用人部门。公司高管层主要是定义员工管理的基调并把控员工管理的方向和原则,偶尔他们也会亲自过问和处理员工管理相关的事务性工作。人力资源部门主要负责员工招聘和培训,按既定流程、标准、惯例或者上级要求和指示给员工定工资、定待遇,管理员工档案和劳动合同,工资和福利管理,规章制度管理,解决劳资纠纷,等等。直线用人部门主要负责给员工安排具体工作,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在工作过程中让员工得到成长,对员工实施奖励或处罚,等等。这种分工合作的一般模式看似再正常不过,因为几乎每一家企业都是这样在行事的,但实际上在运行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真空”地带。
比如,面对本系列文章所指的新生代员工,当传统的员工管理手段日趋无效、需要导入新的员工管理思想和方法时,究竟应该由谁来负责推动或主导这种“变革”呢?理论上讲,这种“变革”应该由公司管理高层(甚至是“大老板”)亲自发动最为有效,因为这首先涉及到的是基本的员工管理理念、方向和动因。然而,公司管理高层通常“日理万机”,他们没有精力系统地思考、设计和推动相关工作,再说他们也未必有此能力。
理论上讲,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专门负责员工管理的部门,他们应该担负起员工管理方式“变革”的使命。但是,在许多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只是人事管理的事务性工作的执行部门,员工管理的基调、方向和原则是由老总们定下的,员工日常管理的权力和责任又下放到了直线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发动员工管理“变革”,很可能吃力不讨好。于是,我们见到,当新生代员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时,人力资源部门所能做的、愿意做的和不得不做的就是,招聘、招聘、招聘……
理论上讲,在公司管理层没有精力和能力推动员工管理“变革”的情况下,在人力资源部门无法主导和推动员工管理“变革”的情况下,直线用人部门可以一定程度地在自己的“王国”里推动员工管理“变革”。但是,直线部门的人员通常既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来系统地思考、设计和推动这项工作。他们在大多数时候只能按照公司既定的员工管理政策行事,在员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情况下,他们总是习惯性地向人力资源部门要人、要人、要人……
以上所述,就是所谓员工管理的“真空”地带。由于这种“真空”存在,无论是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还是直线用人部门,即便他们能够意识到新生代员工“难管”的现实问题,但大家都在无奈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凭问题导致企业的成本直接和间接地大量浪费。尤其令人痛心的是,由于新生代员工“难管”是时代性的普遍问题,各个企业都存在着相似的情形,于是人们已经变得见怪不怪、“麻木不仁”了——出现了问题,运用传统的手段应对就是了;至于没有效果或效果不佳,那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因而是“情有可原”的。
我坚定地以为,在这种情况下,在此历史关头,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勇敢地站出来肩负起责任——主动地承担员工管理“变革”、推动员工管理发展的光荣使命。我之所以这样说,有以下两大理由:
理由一:这是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大好职业机会。为什么这样说呢?道理很简单,由于新生代员工“难管”是时代性的难题,谁若能够破解这一难题,他(她)不仅必将在本公司功德无量、地位更加稳固,而且也必将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要知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依靠平凡的管理和工作方式很难确保“脱颖而出”;而眼前的问题却是绝佳的胜出机会。
理由二:这是人力资源部门应尽的责任。为什么说这是人力资源部门应尽的责任呢?道理很简单,企业设置人力资源部门,就是指望人力资源部门来一揽子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面对新生代员工“难管”的问题,人力资源部门不应该把责任推给公司领导和直线部门。虽然在大量的公司中,人力资源部门只是具体的事务性工作的执行者,并不拥有决策权力。但是,我倾向于认为,这往往与人力资源部门的能力不足有直接关系。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只有逐步使自己真正地强大起来,才能逐步获得地位和权力。
人力资源部门要想利用“新生代员工‘难管’”这一问题背后的职业机会、要想担负起推动本企业员工管理“变革”的责任,首先需要克服“恐惧”和“平庸”心理。“恐惧”心理在此是指不敢尝试采用新的管理新生代员工的手段(因为尝试新思想和新方法,可能会出错)。“平庸”心理在此是指只愿意把工作做到“还行”的程度,既不想“出头”,也不愿担责任。我基于自己在职场上混迹了二十多年的经验认为:看似“危险”的尝试,有时候更为安全;害怕犯错误,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只有追求超越平庸,职业/职务才会更加安全……
在克服“恐惧”和“平庸”心理之后,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采取以下“四步走”的方式来逐一推动对新生代员工的管理“变革”。
第一步:学习与研究。所谓“学习”是指阅读与新生代员工管理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或者参加有关培训课程的学习。所谓“研究”,是指在前述基础上,通过调查、访谈和内部研讨会等方式,对本企业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系统的认知。
第二步:进行试点。是指选择一个专业部门(也可以是专门针对基层骨干员工或储备干部),在该部门主管的配合下(必要时聘请外部专业公司的专家参与指导),率先导入我在上一篇文章中给出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这里的关键是所选择的专业部门的主管持有怎样的员工管理理念;只要其管理理念不成问题,导入新思想和方法的成功率可以达到100%。
第三步:将思想转化成老板的意志。在进行上述两个步骤的活动过程中,要随时向自己的上级领导请示汇报。目的不仅是让他们支持你的想法和行动,更重要的是逐步让他们建立和你一样的想法,这个过程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转化成老板的思想和意志的过程。尤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所有的功劳记到老板头上,把所有的问题和责任揽在自己怀里;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老板的意志。
第四步:推广和优化。这应该很好理解,是指:在局部取得成效之后,适时地把相同的或经过优化的方法应用于公司更多的部门、层级或人员身上。
本系列文章行文至此,即将接近尾声了。顺便说一下:本系列文章将必然会被网络媒体大量转载,如果你只是在某网站看到本系列文章中的某一篇,而你又想读到本系列文章的其他各篇,建议你通过我的新浪微博与我取得联系(新浪微博:@张诗信_问道),或与我所在的EVAP(中国)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新浪微博:@EVAP中国研究院)。我或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收到你的留言后,把全部文章打包发给你。
特别说明:如果你已经认真地阅读完了本系列的全部五篇文章,说明你对相关话题是十分关心的。为此,我相信你一定是意欲未尽的,因为本系列文章并没有给出十分具体的、可直接实操的解决方法。如果是这样,请你务必谅解,因为这个话题实在太大了,充分展开来论述并给出具体的方法建议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篇幅。为此我想,如果你有具体的问题需要我回答,请通过其他任何方式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