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说中国政府搞外需经济是卖国。这个观点似是而非。高级生产力的国家搞外需才是卖国,处于生产力低端水平,只能造一些初级产品的国家,想要满足内需,必然先搞外需,为高级生产力国家提供初级产品,来换取货币信用升级,然后去采购外国商品。
有人说不采购外国商品,就自己制造自己消费行不行?可以的。但这不是内需经济,这是内部经济。因为内需就是代表有效需求。就好比毛时代的赤脚医生,其服务质量连现在的社区小医院都不如。虽然也属于为需求提供了‘供给’,然而却满足不了有效需求。
从目前来看,第三世界国家只能靠给发达国家提供初级产品来获得发达国家的高级商品的购买资格。否则生产力过低,币值信用没有,你想买外国商品也是天价。就好比80年代中国人一个月的薪水买不了一袋进口奶粉;5年的工资买一台进口电视机.中国人真正消费发达国家的电子产品感到轻松的时代是逐渐进入WTO,出口逐渐增加以后。
而且这还牵扯到一个产业链的转移作用。二战后发达国家技术产业兴起,开始往第三世界转移一些低端的生产链。比如苏联对中国和朝鲜,美国对菲律宾韩国等。中国改革开放的本质也是承接西方转过来的不愿意做的初级产品。这种国际产业分工秩序非常健康自然。中国人的话叫‘市场换技术’。很多人错误理解了‘市场换技术’里的市场的概念。以为市场换技术就是指开放倾销市场,让外国商品大规模涌入本国。这根本是错误的理解。市场换技术中的市场不是消费品市场,而是指劳动力市场。也就是允许本国人给生产力高的外国资本打工,允许外国资本家剥削本国工人,换取本国在这些初级制造业上的产业工人的经验积累的提升。
30年的市场换技术非常成功。最典型的行业是小家电。以前电饭煲、微波炉等小家电不要说闻所未闻,就是有也是整台进口。现在的小家电市场份额基本是民营企业的天下。中国人自己能造成所有小家电,起码是组装。汽车也是从整车进口,发展到零件进口本地组装,最后干脆发展出本地品牌吉利奇瑞。
这些东西你以前根本无法达成有效供给,现在可以达成了。就是换来了技术。而且很多人不仅把市场理解为倾销市场,还把换技术中的技术理解为核心技术,什么导弹技术,航母技术,干脆是宇宙飞船技术。能去这样理解‘市场换技术’的人基本都是70、80后的小屁孩。这些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还把娇生惯养的这套思维来解释经济。老实说,核心技术就是直接给你图纸和公式,你也根本看不懂。所有技术都是从初级到复杂发展起来的完整体系。把核心技术给生产力落后国家,基本等于把造原子弹的图纸给非洲野人部落。70后、80后的独生子女小屁孩,在家依赖父母,出门依赖政府,出国依赖美国,所以会幻想发达国家直接把‘核心技术’卖给你。发达国家没卖给你,就一哭二闹三上吊。这都是没有健全独立的人格造成的。
市场换技术中的市场是劳动力市场,不是倾销市场,中国政府对西方商品直接进口征收的奢侈税极高。所以中国政府没有卖国,而且中国政府让老百姓给外资打工,还救了老百姓,让老百姓直接获得高额收入,这正是尊重民生的做法。
技术是产业技术,不是核心技术。产业技术就是指责工人的熟练度、管理文化的成熟度等等。
由于30年改革开放市场换技术非常成功,中国现在已经具备强大的初级产品的产能输出。外国热钱之所以在中国没办法行风作浪,是因为中国的产能大,商品多;而不是中国政府的金融制度好。希腊之类的国家是因为消费大于产出,所以被热钱找到了空隙。
综合上面的几点,中国人的福祉,恰恰是国际产业分工,是发达国家的产业链转移,而不是内部经济。下一阶段如果发达国家把中端产品的产业转移到中国,中国人的生活将继续舒服一段时间。如果发达国家决定收回低端产业自己做,中国人的日子才难受。这是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另外就是对于中美分歧的争论。这不符合经济产业的定位。美国一直是消费型食利经济。也就是投资到各国市场分享经济发展果实。相当于特大号的风投公司。中国作为产出型经济的低端,跟这种专门投资给别人的‘风投’国家中短期都不会有本质性冲突。换句话说,中国的危机不是来自于美国的投入,而是来自于美国撤资。
反而中国一旦产业升级,从产出型经济低端升级到产出型经济中端,直接威胁的其他产出型经济的地位。比如德国韩国日本等。
中国未来产出经济很重要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