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梦之二


解读中国梦之二
文/袁成达
 
中国梦——经济篇
实现中国梦,物质基础是根本。没有国家经济力量的发展与飞跃,中国梦的实现就是南柯一梦或黄粱美梦。中国历史上曾有许多轻物质重精神而空谈误国、做白日梦的教训,误国之鉴发人深省。
国家富强关键是要抓住富强的本质,即物质经济的富是国家富强的骨骼,物质经济文明的富裕方式是国家富强的肌肉,政治信仰强盛是国家富强的气,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是国家富强的血液,军事力量强大是国家富强的可靠护身符。
中国梦是经济之梦
中国梦本质上是人民的梦,安居乐业梦决定着中国梦的“成色”。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就是要扩大内需,以更高的标准来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让大家过上更加幸福、更加美满的日子。
中国梦的实现,说到底还是遥依靠中国经济梦的腾飞,经济发展是中国梦实现的物质基础,是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的金钥匙。因此,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经济发展的最终成果。
经济梦是勤劳之梦
当前,“赚钱最伟大”、“有钱最光荣”成了一些人的信条;一夜暴富、快速致富成了一些人的追求;老板、大款成了一些人的偶像;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成了一些人的疯狂。这种对劳动的蔑视、对享乐的追崇、已成为中华民族当今、乃至未来最大的隐患。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一”、“五四”的重要纪念讲话中,与大家共话中国梦,新解劳动观。实现中国梦就要想全社会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荣誉感和“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的劳动价值观,用我们勤劳的双手托起中国梦。
经济梦的科技之梦
中国梦连着科技梦,科技梦助推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科技是动力,是支撑,科技要先行,要当先锋。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必定是科技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也必将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显现身手、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科技工作要始终立足于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这个方位,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聚焦民生福祉大舞台,组织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关键环节开展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经济梦的人才之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亿万中华儿女的中国梦。而托起中国梦的不仅是国家的强大,物质的丰沛,还有人才圆梦的舞台。因为有梦想的舞台,人才的价值旋律才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经久不息;因为有人才资源的充裕,中国梦的底蕴才有“厚积薄发,改天换地”的生生不息,中国梦也最终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人才是国家发展之根本,亦是亿万中华儿女中国梦之底蕴。人才理念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理念,才能更多地创造出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中国奇迹”!
经济梦的转型之梦
从党的十八大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并进行一系列重点部署,推出“城镇化新政”。中央为何高调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决策?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口,生态、资源、环境、社会已不能再承受快速无序的发展之痛,不转型就无路可走,不转型就不能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不转型就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不转型就不能实现“中国梦”。
经济梦的产业之梦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一无所有”到神十飞天,中国在举世瞩目中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经济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实现“中国梦”就要实现中国的“经济梦”。实现“经济梦”,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与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国的经济贸易已不再是过去那样简单的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经济梦的环保之梦
实现“中国梦”就要实现中国的“环保梦”。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口,生态、资源、环境、社会已不能再承受快速无序的发展之痛,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环保已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生态自然问题,更是一个正倍受舆论青睐的人文话题。因为环保的本质是健康与和谐,包括人的健康与和谐,自然生态的健康与和谐。
经济梦的城镇之梦
实现“中国梦”就要实现中国的城镇之梦。新型城镇化,是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的创新理念,以发展生态型、集约型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大中小城市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结构协调、网络体系完善,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产业支撑力强,就业机会充分,生态环境优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最终目的。实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经济梦的三农之梦
读不懂农村农民就读不懂中国。“三农”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导致农业现代化成为一句空话。农民也有美好的梦想,他们有五盼:一盼较快增加收入;二盼尽快改善农村治安环境;三盼科技、卫生、文化经常下乡;四盼严厉打击农资市场的假冒伪劣,让农民种上放心田;五盼尽快改善农村治安现状,还农民一个安宁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历史已经证明,是三农改革发展的理论创新打开了制度创新的闸门,是制度创新撬动了实践创新的杠杆,是实践创新开启了三农发展的新时代;历史终将证明,伴随着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一个全新的三农中国梦将会越来越清晰、离我们越来越近。三农梦是亿万农民的梦想,中国梦离不开三农梦,只有全面实现三农梦想,才能为中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经济梦的创新之梦
思路决定出路,特别是在经济大变革时期,没有创新的思路,就可能停止不前,甚至倒退。因此,面对诸多矛盾,要注意用“创新的钥匙”打开现实的“锁”。我党近一个世纪的奋斗经验证明,创新思路,规划蓝图,就可以可以凝聚人心,动员群众,积极投身革命和建设的洪流。
   实现经济梦离不开发展模式的创新,只有积极吸取世界先进经济体的发展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努力创新我们自己的发展模式,才能激发出朝气蓬勃的经济潜能,才能稳中求进、步步为营地创造出中国的经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