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明信片


 

载2013年7月13日《汉江时报》
 
http://hjsb.hj.cn/Read.asp?NewsID=820370
 
一张明信

田德邦

    翻阅自己的旧作,目光停留在一篇名为《我总是想起那灯光》的文章上,忽然想起了一件往事。
    当初,这篇文章发在19891216日《湖北日报》“东湖”副刊上。那时,我还是一所乡镇中学的语文教师。彼此熟悉的朋友遇到了我,会特地提到这篇文章,说些抬举恭维的话、听过之后,也不往心里去。觉得人家随口这样说,多少带有应酬的成分。
    “东湖”中有一些小版块,现在回过头来看,湖北的许多作家曾经都是“东湖”里的常客,如阳新的徐鲁、安陆的赵金禾等人。应该说,“东湖”的水,曾经滋润、哺育过他们。同时,他们也给“东湖”的读者带来过一片春光。
    我的文章就放在“心泉一脉”小栏目中。我一直觉得这个栏目名取的很好。可以接纳来自不同岗位、不同领域作者的文章,题材自由,也容易写出东西。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读来亲切感人。或许正如我想象的一样,确有许多人爱读“心泉一脉”中的文章。过了1990年元旦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一张明信片。仔细一看,是中南财经大学(现在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一位不认识的老师寄来的。他在明信片上写道,看了我的文章后很感动,说同为教书匠,很容易引起共鸣。他还说,在给学生授课的时候,特地念了我的文章。
    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多年,我依稀记得这位老师的名字,好像叫做刘中国。
    一篇短文,受到读者如此喜爱,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喜欢一篇文章,触动某种情绪,这是我们读书看报很常见的事情、而像刘老师这样因为一篇喜欢的短文,给一个普通作者寄去明信片的事情。也是很让人感动的。
    我记得我当时只是给刘老师回寄了一个新年祝福的明信片,从此再没有任何的文字交往。茫茫人海,在陌生人之间,对于一个具体的个体而言,要产生交集的概率的确很小很小。像我们这样的交集,却是更显得弥足珍贵了。这么多年后,忽然想起这段往事,宁静之中,馨香充盈,温情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