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光谷23岁池某游泳时不幸溺亡。其同学打了56个电话通知其家人或亲属,可对方就是不信,以为是骗子。对池某家人、亲属来说,成了人的小伙说没就没了,这一信息够悲惨的。对社会来说,55次真诚换不回一次信任,这一消息也让人的心拔凉拔凉的。
是什么阻碍着人们的理解?破坏了人们的信任?妨碍人们的交流?社会信任度下降了,甚至出现了信任危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圈子扩大了,大家从过去的“熟人社会”走向了“陌生人社会”,过去托关系、找熟人的生活方式和熟人信得过、熟人好办事的市场正在弱化。对偶然相遇的陌生人,则首选怀疑。有人开着车说免费带你一程,你都不敢上,怕骗。公共场合看紧自己的包,如别人委托你看包,你都不敢,怕讹诈。电话诈骗的也多,有冒充你同学的,也有用语音提示冒充社保局、医保局、公安局的。你一回电,进了圈套了。有陌生人的求助,心里先嘀咕,不会是陷阱吧。看到小偷,犹豫着是否要干预,担心过后被报复。还有假药、假保健品、假古董、假币,也让人防不胜防。再有扶人的被诬陷为撞人者,拾金不昧却被诈走钱财等负面新闻,经媒体一渲染,更强化了骗子无处不在、帮助人可能惹麻烦的心理,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人们常用戒备的眼神、怀疑的心态来对待陌生人。生活中常有好心的善良人被骗,“农夫与蛇”也时有上演。
究其原因,行骗,在我国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一个很好的例子:《骗经》流传久远。晚明的张应俞曾经写了一本传世名作叫《骗经》,专门列出了晚明常见的24种骗术,详解其运作手段和防范策略。把“骗”列为经典流传至今,这是其一;其二,诚信被风化得并不丰满,一切被商业化的思想暂居了不少人的头脑;其三,法制管控的薄弱,依法治骗还有待完善。
应该说,我们谨防上当受骗的心态没有错,尽管我们有些不乐意,但还要持续地保持这种心态,因为陌生人的社会还将长久地持续。记得小时候的课文里有篇《狼来了》的故事,说的是假话害死人的道理,现在狼真的来了,但狼“吃”的却是那些无辜的被骗者。弄得人们一方面有些束手无策以至无奈地应对,另一方面,我们要反思,让那些空喊狼来了人的人减少或消失。一是要从法制的层面让那些骗子增加行骗成本,空喊一次狼来了要他吃一次亏;二是对坑蒙拐骗者增加群防群治的打击力度,一经发现,群起而攻之;三是强化对社会的诚信管理、诚信引导。
一个充满信任的社会中,会使人生活得更为安全、更为轻松,更有幸福感。在这方面,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旁观者。你不骗人简单,不被人骗却不易,要打击骗子则更难,只要我们人人都怀一颗防骗之心、尽一份打骗之力,我们社会的信任度就会逐步好起来,56个电话的惨事就不会重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