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帝王莽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生于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祖籍章丘龙山镇平陵城,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王永之弟、衍功侯王光之叔,建立新朝,史书中称他为“建兴帝”,也称新始祖高皇帝、新太祖等,简称“新帝”。
王莽幼年坎坷,父(王曼)兄(王永)先后去世,由其叔父们抚养成人。青年时期,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尊敬长辈,被誉为楷模。而后王莽青云直上,加官为大司马,仕途平坦。西汉末期,社会矛盾激化,由于王莽在朝野素有威名,被视为挽救汉王朝的不二人选,权势熏天。公元8年腊月,王莽代汉建新,改元“始建国”,并改当年腊月初一为始建国元年正月初一,改“长安”为“常安”作为新朝都城。
王莽篡位立国后,试图缓和社会矛盾,推行了一些列的改革措施,史称“王莽改制”。但是,改革并没有挽救危机,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各地起义不断。公元23年10月6日,起义军攻入常安(即长安),王莽在乱军中被杀,享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
二、改制的背景和原因
西汉后期,朝廷的赋税劳役日益严重,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弄得民穷国虚,土地兼并和奴婢、流民的数量恶性膨胀,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各地起义不断。在这种情况下,掌权后的王莽意图通过改制来缓和社会矛盾,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巩固自己的统治。
三、改制内容
(一)政治方面
为了表示改朝换代,革汉立新,废刘兴王,王莽根据儒家经典,将一大批政府机构和官职改换名称。
在中央官职中,更名大司农为羲和,后改为纳言,改大理为作士,太常为秩宗,大鸿胪为典乐,少府为共工,水衡都尉为予虞,光禄勋为司中,太仆为太御,卫尉为太卫,执金吾为奋武,中尉为军正。
地方官职的名称也多有改动:太守改为大尹(或卒正、连率)、都尉改为太尉、县令(长)改为宰。
此外,王莽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官职,还按照传说的周制大封五等诸侯共796人,附庸1511人,其中有很多人并没有实际得到封地,每月只能领到几千钱。
王莽还更改了许多地名,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连官吏也弄不清楚、
(二)经济方面
1.实行王田、私属制
王莽掌权后,根据古书上记载的井田制度,于公元九年颁布了一道著名的诏令: “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这道诏令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即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 ;二是将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诏令还规定,如果有人敢于攻击井田制度,煽动人破坏法令,则将其流放至边境地区。
2.实行五均、赊贷及六筦(管)
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建兴帝王莽下令“开赊贷”,张五均,设诸斡者。
“五均”的主要内容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长安分东西市,设令,各市有长,令、长皆兼司市,称 五均司市师 ;下设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
赊贷是由政府办理贷款。具体办法是:如果百姓办理祭祀、丧葬或欲经营工商业而无资金者,可以向政府借贷。祭祀借贷须在十天内归还,丧事借贷须在三个月内归还,以上两项借贷不收取利息;工商贷款每年交纳不超过所借数额十分之一的利息。
在实行五均和赊贷的同时,王莽还设六筦之令。“筦”即“管”就是由政府管理六种经济事业,即:酒、盐、铁由国家专卖,铸钱由国家专营;向取利于名山大泽的养蚕、纺织、缝补、工匠、医生、巫、卜、樵夫、渔民、猎户及商贩征收山泽税;加上五均赊贷,合称为“六筦”。
3.改革币制
王莽共进行了四次币制的改革
第一次是在他即位前的居摄二年(公元7年),下讼在五铢钱之外增铸大钱、契刀、错刀。
新朝建立后,建兴帝王莽又在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进行第二次改革,废除五铢钱及刀币,另外发行 宝货 ,计有五物(金、银、龟、贝、铜)名(钱货、黄金、银货、龟、贝货、布货),共二十八种货币。
一年以后,王莽被迫废除刚刚施行的二十八种货币,只留小钱值一和五钱五十两种继续使用。
第四次改革是在天凤元年(公元14年),废大、小钱,另作货布、货泉两种。
四、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
(一)动欲慕古,不切实际 :王田制的名称取法于《诗经》中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核心是变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为封建土地国有制,企图以此来遏止土地兼并。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出现六七百年的汉末,要废除土地私有,实行土地国有,实在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二)性情躁扰,轻于改作:王莽“性躁扰,不能无为”,好逞威风,博求虚名,轻于改作,但又对改制中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致使许多措施半途而废,或者仅限于法令条文的颁布。
(三)刚愎自用,所用非人:王莽代汉前,其声名已十分显赫,连皇帝、太后都对他恩宠有加,百姓、士大夫上书称赞王莽的更是络绎不绝。这样的声望使王莽在改制中过于自信,过于迷信儒家经典条文,以至于达到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拒谏饰非的地步。以致朝野“贤能多去,小人横行”,改革得不到贯彻。
五、改革的教训和借鉴意义
改革一定要结合实际,严密调查,集思广益后,制定出科学合理易推行的方案后方可实施。切忌空谈和理想主义。同时改革应顺应社会发展形势,顺势而为而不能逆天而行。
改革者要具有坚定的毅力和思想觉悟,明辨是非。同时要以自身的魄力坚持不懈推动改革。
改革不是革命,改革的内容要在变革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照顾社会各方的利益,争取最广大的社会支持,改革的同时力求社会的稳定。
再好的改革目标和内容,如果不改体制,也进行不下去,最终必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