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决定管理能力!
文/著名中高层管理培训专家胡一夫
前言:
人格管理是许多企业的管理盲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逐渐超越了埋头苦干的“劳动力”范畴,成为企业“智慧资本”的重要载体。于是,企业界对存在于人脑海中的知识价值有了崭新认识。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点也从贡献劳动力的员工身上转移到贡献智慧的员工身上。
如今,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尽管已广泛流传,但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仍存在一些“盲区”,例如对“知识员工”的人格管理不重视,企业未能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格管理的理念、原则和方法体系。
著名中高层管理培训专家胡一夫(欢迎预定中高层管理培训课程:13733156404 )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应加强对员工人格管理的探索,尤其要重视对企业经营者、高层管理者的人格管理。人格管理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需要重点探讨的课题。
现代社会的进步已由重数量转为重质量。人的素质正是决定事物质量的根本因素。人的素质既与他的知识、能力和悟性有关,也与其人格密不可分,并以人格为中轴线。因此,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事业和社会活动的效果和成败。
从内涵的角度看,人格主要是指人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个性特点和进取精神。由此进一步产生了4个重要的人格特征——使命感和责任心、敏感性和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有目标的行为强度。人格的外延则是指,因重要的人格特征结构而产生的个人形象,以及对周围人的影响力。人脑海中智慧的释放不仅需要组织的物质动力,更需要来自他人和群体的精神感召与激励。
人格本身便是一种有价值的力量。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只有依靠其人格所产生的威望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员工。因此,组织领导者既是组织人格化的体现,也代表了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水平。对高科技企业而言,管理者的人格优劣对企业的成败尤其重要。实践证明,导致高科技企业失败的诸多要素,无不与人的品质人格有关。所以,未来的企业管理将会以人格管理为核心。
中国经济学家吴稼祥在《体制障碍还是人格障碍》一文中也指出,由于不少著名企业家的人格缺陷(障碍),使得企业丧失了改革的契机而濒临困境。胡一夫认为,陈旧的企业体制对企业管理者的人格影响主要表现为:官本位思想;由领袖崇拜积淀为领袖瘾;左倾思想积淀成妄想癖;关系哲学积淀成嗜赌症,等等。
这些“企业家”喜欢把企业经营视为权术游戏,把投资变成权力押宝。如某酒业集团孤注一掷,将企业命运押在央视广告标王上。此举反映出了企业主要决策者的人格障碍,最终令企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旧的经济体制还“塑造”了不少企业管理者、乃至员工的“政治人格”。无疑,这样的人格与市场经济机制所要求的“经济人格”格格不入。前者要的是政治热情、崇尚谋略和幕后行为;而后者则需要它的主人持“利润眼光”看待经营,强调理性,崇尚博弈和公开竞争。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尽快完成由“政治人格”向“经济人格”的转变,以适应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
企业如若忽视员工人格培养,即使建立了最现代的薪酬管理、员工培训、业绩评价体系,也难以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理想目标。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曾提出“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理念。如今,企业依旧可以借鉴这个理念。
人们十分看重诚信,诚信当然也是人格的范畴,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每日三省吾身”中的第二省即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交而不信乎?”富兰克林除了最早讲时间就是金钱外,还讲了信誉就是金钱。大丈夫“一语既出驷马难追”式的一诺千金是企业家应有的素质。
因此,西方管理切斯特·巴纳德认为,企业总裁的真正任务是塑造并管理企业的价值观,他发现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位出类拔萃的有个性魅力的企业家,如IBM、宝洁、埃默生、强生和达纳公司等。所以,人格管理首先着眼于企业家的人格形象。
具有优秀人格的企业家必然也是尊重员工人格的企业家。由美国市民评选出来的一百家最受欢迎的公司中,有一家英格拉姆计算机批发公司,其董事长有一个专用的24小时畅通的800免费电话,欢迎员工随时与他沟通。
美国联信公司董事长劳伦斯·博西迪除了每月给员工写信外,还要举行好几次早餐会,邀请的员工是计算机随机挑选的。微软的盖茨在公司的每次重大事件发生时都要用电子邮件与全体员工交流看法,并把总部召开的会议在网上直播。松下幸之助最喜欢在与员工的交谈中来获取灵感。
人格魅力可以从一些数字来体现,韦尔奇能说出1000名高级管理人员的名字和职务,熟悉公司3000名经理的表现。美国CDW公司首席执行官每月要同25名员工共进午餐,每位员工会收到5个贴好邮票的信封,以鼓励员工提出意见。
海外成功企业在强调人格平等的同时,还喜欢用能力强的人,希望下属的水平超过自己。人格平等是人格管理的重要基础,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尊重下级,从而发挥下级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大名在全球企业界中是如雷贯耳的,然而韦尔奇有个嗜好,不喜欢大家叫他老总。
在通用公司,从上到下都直呼其名,大家绝无尊卑之分,互相之间关系融洽、亲切。公司最高首脑欢迎职工随时进入他的办公室反映情况,并对职工的来信来访进行妥善处理。公司还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员自由讨论会,职工在公司感到生活在大家庭中,心情非常舒畅。
再赋予其市场经济的丰富内涵——“红”就是要塑造员工优秀的人格:“专”即是提升他们的知识与技能。只有遵循这样的思路,正确处理好人格与才能之间的关系,企业方能拥有“德才兼备”的管理者与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