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对成功企业家的定义为通过组织经济活动创造了价值,或者更明确一点说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财富和服务,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最为重要的一点企业通过这一方式获得利润。
我们是否也可以将上述的意思表达为企业经济活动需要存在创造性行为、创新型模式才算成功?如果一家企业因袭早已存在的商品和服务,并且在技术、工作流程、做工效率上都没有突破,会不会就没有创造出财富呢?显然还要透过另外的视角更好的认识问题,如果这样的企业深入从来没有这一行业、这一产品的地域而且这一产品的生产在法律上合法、在当地存在市场,自然符合上述的条件。
在充分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循守旧的企业会逐渐被淘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也会随着人们财富、收入增加等经济条件改善而得到祛除。保罗克鲁格慢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几年就洞烛机先,认定表面经济蓬勃发展的东亚地区内部缺乏创造活动、依靠房地产等行业支撑势必引发经济危机。“仓廪实,知礼节”,劣质商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可以满足市场收入低、社会地位低的客户群体需求,在本来的初衷,企业仅仅为了获得利润,但是这种经济行为会在一定时期表象性的提高居民所有并使得他们的收入增加,随着居民经济条件的提高,他们会拒绝继续购买劣质商品。
因此,成功的企业家需要在产品理念、技术和企业经营模式上有所创新才能站得住脚,获得利润。台湾经济起飞因应国际分工,更在这种际遇中勇于创新,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在那时,硅谷和台湾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推动台湾芯片制造业的发展。随着台湾社会日益关注民主进程,在经济起飞中形成的成功模式未能使得台湾在信息时代获得发展的先机,况且台湾市场狭小、创新活力日减,台湾的互联网行业没有形成格局。
大陆在上世纪90年代大力推动经济领域的改革,思想也比较活跃,人们普遍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抓住了信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是互相促进的。引进外部观念会带来比原地区更加激烈的变革,它需要跟内部的旧有观念有效衔接,并将之深入应用到各个潜在领域。在那一时期,大陆相继产生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领域翘楚。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跟科技创新紧密相连,科技领域重大突破之间是不断涌现的小改进,经济模式出现重大变革之间是不断滋长的新鲜事物。有的经济体因应社会、经济自由存在诸多变革的因素,有的经济体因为社会缺乏自由、经济受制于垄断鲜有变革的基础,但是如果一个经济体自由与管制过分失衡也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花无百日红,人不会总是健康的,经济总会出现衰退,但有的经济体是周期性衰退,有的经济体则是结构性衰退。因此,一个经济体需要具备充分的变革因素才能保持经济创新、增长的活力。
经济活动创新,首先需要人们具有足够的创意的自由,人们具有足够的接受各种创意的自由。在人们可以广泛探讨各种思想的前提下,经营模式和科技创新才会有市场,才会有推动力。一味强调科技创新往往事倍功半,流于形式从而丧失了实质性的内容。
韩国、新加坡自身没有石油,但是通过跟产油国签订购买协议也可以发展石油产业。同时,北欧国家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钢铁行业,但是它们却为南欧国家的钢铁出口大开方便之门。一个经济体不必为自身条件设限,也不应自身具备何种条件而束缚对经济活动的观念更新。如果人们以自己所有、扩大自己所有的方式来实现经济安全,但这样却抑制了经济活动中创新的开展。沙特阿拉伯的经济依赖石油的价格,虽然它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但是它经常受到世界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人们的经济没有步入持续增长的阶梯。
我们的钢产量无论达到怎样的高度,数字无论怎样的眩目;成衣出口额无论实现怎样的增长,如果偏离经济活动创新总是缺乏意义的。从另一角度来说,如果经济增长不是通过创造财富、科技创新来实现的,肯定存在掠夺、破坏等非正常的经济活动。为了一时的经济增长,污染了环境、积累了巨额债务需要几代人为之努力才能缓解它的负面影响是不明智的。
因此,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使其具备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