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些“考砸”了的怎么说


高考结果一出,考得好的考生家庭就开始设宴待客,宴会主持人还要请优秀学子介绍学习经验,分享金榜题名者的成功与喜悦。考了状元的还要被学校请去为学生传经送宝,把照片放大了或贴在墙上,或拿去登报为学校做广告。家长们往往抓住这一机会教育孩子:努力自有风光。被冷落的往往是那些考砸了的考生。其实,经验亦重要,教训价更高。可就很少有人去挖掘那些考砸了的考生的深刻教训。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个务必”的诞生地调研指导时说,“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向全党发出的备考令。

 

我们知道,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我们党的“赶考”,到习总书记已经历了几代人,总体结果还是不错的,能称为败类的毕竟是少数贪腐份子。我们不妨把他们称为“赶考”失误者,是些“考砸”了的。为启迪后人,告诫来者,我们不妨多听听那些“考砸”了的在怎么说,从而避免或减少“考生”在“赶考”路上的失误。

 原河南省交通厅厅长张昆桐的悔过书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金钱和私欲的诱惑使我陷入泥潭。我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视为主流,认为大都如此,我又何必独善其身?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支配下,我一步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种思想较有代表性,是误判了形势,自降了标准;湖北省黄冈市原副市长操尚银当庭流下悔恨的泪水,念出了自己所写的《悔恨诗》:“忘其宗旨,触其法律,悔其自己,伤其亲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做其新人。”这是饱蘸悔恨之泪写出迟到的悟,是所有“考砸”了的人的人生写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原副市长李乘龙在绝命前写过一首诗:“钱遮眼睛头发昏,官迷心窍人沉沦。功名利禄如粪土,富贵荣华如浮云,如君能出赉赦手,脱胎换骨重卧薪。”这是深层剖析“考砸”的根源的人生感悟,比一般局外人体会得更深;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面临刑前告诫家人:“子子孙孙以后再也不要从政,不要当官,远离功名利禄。平淡、平安才是福。” 这里虽有对从政的曲解,但体现了迟到的觉醒;河南省新乡县原副县长郑秀博还悟出了“贪腐过程如温水煮青蛙”的深刻哲理。

以上可以说各具内涵,赶考者完全不必拿自己的思想去对号入座。如对那些不想“考砸”的人偶有备考之借鉴,亦算不枉本文之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