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市大公
记得2个月前,有很多知名人士痛斥股指期货,说它是股市下跌的黑手。把自己的误判归罪一个投资品种。这些人转嫁错误的本领不亚于紫禁城,不当官真可惜了。误判很正常,认错不丢脸,但掩饰错误还如此装得正义,其实很无耻。
投资是快乐的,不要怨恨和诅咒。即使亏损和错误,去总结去进步,去认识自己、认识市场,这也是快乐。如果自不量力,却期望很高,这就无法弥补里面的落差。问题永远不在市场,在于你自己。
尽管有云南白药、上海家化这样的慢牛大牛,但毕竟只是百里挑一的少数。近2年,市场是如此进步,有了融资融券、杠杆基金、ETF等等,足以让很多人脱离熊市的苦海。“没有牛熊,只有对错”,新一代股民已经不受熊市羁绊之苦,是幸运的,更加应该感恩时代和振作信心。
不需要关系人脉、行贿送礼,不需要看工商税务的脸色,不需要辛苦劳作,股市就像当年的高考,给予很多平民百姓一个致富的机会,只要你改正错误、适应市场。即使你只有几万元小本经营,也可能小富小贵、大富大贵。这是股市最大的公平、公正所在。
不看到这个最大的公平,却反复指责股市各种不公,是舍本逐末。指责A股赌场不如,实际情况看是有道理的,因为大多数人亏损,但严谨地看,理论上是不妥当的。因为赌场是下注后看牌,而股市是看牌(K线图)后下注,且你可以决定是否下、下多少注、跟不跟,很自由。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股市远比赌场公平。
2,判和做,两回事
1949点,尽管不少人那时看空1800点,但像股香海南那样看底的也不少。2个月过去,看多的人有些赚了大钱,有些只赚了皮毛。为什么?因为判和做是两个系统、两回事。很多人擅长研究怎么判,却不下功夫研究怎么做。
1949点,A股的鱼汛来了,怎么抓到鱼?工具有鱼叉、渔网,还有抽水机。大多数股民提了把鱼叉进场了,因为自以为本事大,能叉到大鱼(牛股黑马),结果叉了2个月、大汗淋漓,却只侥幸叉到几条小鱼。有些人拖了渔网上船,但看不准鱼群(热点),瞎撒网,结果也没捞到多少。还有些人觉得自己眼光不行,鱼群吃不准,叉一条鱼更加盯不准,于是干脆老老实实用抽水机,涸泽而渔,结果虽然慢一点,但最终有了收获,这台抽水机就是指数ETF。
研究有没有鱼、鱼汛何时来?很重要。但是就算你判对了,但你的捕鱼工具脱离自身实际,好高骛远,一把小鱼叉却想捕捉大鲨鱼,没准就搭上了性命。所以,要研究获利模式、研究获利工具,研究方式方法,还要适应你自己。
想到还能看到,看到还能做到,做到还能拿到。有些人做到了,赚钱了,结果还是亏掉,这就是“拿到”的问题,涉及资金管理、风险控制、本利机制等,这是又一个学问,以后再说。
3,先胜后战
孙子兵法中先胜后战的思想,用在股市十分贴切。K线图、基本情况摆在那里,一些股票是可以确定会涨的,然后你才买进。股市开盘、交易、涨跌,不过是兑现你的判断,实现利润的过程。你买进后其实已经与你没有多大的关系。
一个私募基金经理跟我说,开盘前总是紧张、忙碌、兴奋,交易时段严禁别人打扰。我觉得他成长的路还很漫长。难道白药、家化之类需要看盘交易?前面10年只要买就会赚、只要持有就会赚,择股比择时重要100倍。
赚钱功夫在盘外,胜败早就决定了,开盘交易仅仅是告诉你胜败的过程和结果。假如你需要靠盯盘来验证你的判断,说明你的判断还不可靠。有些人需要开盘后看交易情况再判断,那更加不靠谱。因为盘中的交易是极其容易影响情绪的,极其容易导致冲动操作。
当然,我以上说的是中长线投资。短线是另一回事情,但是对多数散户而言,靠盯盘做短线,你赚到了多少钱?庄家是火,你是飞蛾。所谓短线,就是普通百姓不种庄稼,主动找一个武功高手打擂谋取奖金。
优秀的投资就是人家在看盘,你在看海。但你却知道最终的结果,因为胜券在握。这就是胜券在握的巅峰定义。
4,大牌小牌
有些热点是持久的,因为机构要做数年或十几年,长期的打算。不要稍微跌跌、年度跌一跌,就说出货了,就像树,脱掉一层树皮、修掉些枝桠,会长得更高。中途休息是有的,哪里来什么出货?
有些热点是间歇的。不论中长期是涨势还是跌势,隔一段时间可能借机炒一炒。
年轻时用一付扑克牌,写上不同的板块题材热点,去练习机构接下来会出什么牌,怎么个打法?当然,扑克牌仅仅是一种形式、一种提示,需要去观察各个板块的“过去时、现在时”,然后推测“将来时”。通过这个形式去培养自己的全局观、博弈观。
比如,今年银行、军工、农业等等牌出过了,已经翻倍了,机会就可能少了,但其他医药、环保等可能正在升温,而白酒、黄金的牌可能会在更后面才打出,或许是二季度。例如黄金,1798美元下跌以来春节跌入第5浪,月线5连阴,只欠缺急跌赶底,因此还可以推理黄金ETF很可能在二季度金价低点推出。
金融、医药、环保等可能是今年的大牌,钢铁煤炭之类可能是小牌。所以你要追当红大牌明星,老星小星尽可能回避。
5,春节,股民故事。
一个老股民,519行情被吸引,2000年夏季正式入场,52万元投资,截至龙年收盘尚余43万,12年半,还亏损9万。
他说:
假如当初52万存银行,后来买理财,大约可以稳健增长到150万。
假如当年买上证指数(2000点),可以小赚20%(因为前面2个月刚刚从2000点涨到2400点),现在约65万。
假如当年买深证指数,涨了约1倍,现在约120万。
假如当年首次买进的科网明星股东方明珠持有到现在,基本原封不动,仍是52万。
假如买房,据说那时他们那里房价800元每平米,现在1.2万,涨了15倍左右,则52万增值为800万左右。
假如买慢牛股,茅台、家化等最少50倍,可增值到2100万以上。
12年半,买了无数股票,大好年华付之东流,背负巨大精神压力,累死累活毛病不少,却一事无成。
“当年52万是不小的资本,如今43万又算什么?”他一声叹息。
虽然是来交流聊股,其实他只是倾诉,他什么都明白。最后,他只是想问一下,去销户还是做长线?
新年开篇,观点不变,觉得没什么好说,随便聊些感想经验,或者可以称谓“授人以渔”,仅供参考。
C4反弹或已过半程,后半程仍大有作为,不可杞人忧天,应珍惜春天。但前半程假如多多少少都赚点的话,后半程很多人开始亏钱了。
战略上,不要对蛇年期望过高,不可有牛市错觉,2013年有许多风险集中释放,所谓虎头蛇尾,即使蛇头大如眼镜蛇,蛇尾仍是最差劲的。蛇毒致命。
然而,着眼上面“12年半的故事”,又是否该关心2-3年的涨跌?
中国股市的未来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