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理”分析,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一、   导语

  思想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有意识的主观精神,是伴随着认识、情感、情绪、意志的转移而完成的。所以说,人的生理、心理和情理等因素是人的职业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先导,并直接影响思想观念的转变,关系着人的内心政治、思想、道德等信念转移的方向和程度。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了解人的个性的差异,开拓人的内在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

  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做人的工作,要以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增进团结、调动积极性为根本目的。大家知道神奇的“生物周期节律”,就是揭示了人的体力、智力、情绪都是不断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周期变化的变化的规律,它是生物体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这种生理现象是由环境作用于生物种族而逐渐形成的。人的情绪、体力和智力,有着周期性波动节律,在每一周期中,高潮和低潮按一定规律交替出现。鉴于此理论,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针对纷繁复杂的人和事,如何捕捉职工的思想变化规律,有意识地运用生理、心理和情理三个层面去观察、认识、分析,解决其思想、观点、立场和行为,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进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就成为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途径。

  二、“三理”分析法的内容和运用

  “三理”分析法: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对象------人,从生理、心理、情理三个层面去分析人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超前思维,敏锐观察,冷静分析,善于思考,选准工作载体,把握住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如下:

  (一)生理是研究人类的功能,特别是对生命健康和遗传因子与血缘关系人影响方面的探索。这里是指广义的范畴,概括来讲指人体的自然状况和不可改变的身体固件,就是人正常的机能反应功能好坏,或者说是身体的正常需要。人与人在身体上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人的身体素质、年龄大小、文化知识、修养及接受的教育都有所不同。比如说高大与矮小,健壮与羸弱、聪明与迟钝等等,表现在职业能力、岗位技术和工作质量上的大小、高低和好坏。在具体工作中,例如班组安排更换枕木作业中,一般要分组作业(2~4人一组),工班长从职工的生理层面思考的话,那既要提倡职工自愿结合,也要考虑强弱搭配,避免形成“强强”、“弱弱”现象。否则,不利于团队的整体作用发挥和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心理是指心理活动的简称,实质上是人脑的功能,即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认知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二是情绪和动机,包括对事物的态度、情绪和情感;三是能力和人格,就是指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须的主观条件。在现实工作中,有的职工突然不与领导讲话;有的职工突然与某个工友疏远;有的职工突然在指桑骂槐,莫名其妙地迁怒人;还有的职工动辙发火;有的则沉默寡言等等。这些现象都是其心理因素支配下进行的。为此,要正确认识职工的心理现象,全面分析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积极开展疏导工作。

  要从一下几个方面了解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健康的指标):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都能够做到恰当、客观的评价,常说的自知之明。

  2 、接受他人,善于人处。能够认可别人的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人际关系协调和谐,能够将自己主动融于集体之中,适应性强。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做是乐趣而不是负担。

  4 、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实现,改变现实。既不会沉湎于不切实的幻想和奢望,也不会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怨天尤人。

  5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能够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乐观向上,谦虚自卑。

  6 、人格和谐完整。即人的整体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待人接物态度适当、灵活,没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

  7 、智力正常,符合年龄特征。

  (三)情理指人情与道理,这里主要指人们在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活动中约定成熟的一种规范。道理就是客观事实,在考虑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经过斟酌得出的结论,称正确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正确的做法。情理就是参杂了感情因素,从而做出的判断,虽不一定正确,但却情有可原。情和理原本不是一个概念。情和理一致了,没问题;情和理不一致了,就会产生矛盾和问题。人是有感情的,人们总是要求得到别人真挚的感情,也希望自己的感情能有真诚的接受者。“情”是世界存在的本源动力,“理”是宇宙自然终极的律则。人的情志活动和道德修养,对人的个体活动关系极大。所谓“情志”, 是指一个人的情绪及思虑,就是中医所说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精神因素,是人受外在环境各种刺激所引起的反映。既是生理反映,也是心理反映。这中间主要是要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和一分为二的观点。一些思想思想政治工作者忽视职工情理因素的作用,对有些职工不接受批评时,则往往认为“觉悟低”、“榆木疙瘩”、“不开窍”等;有些职工对来自不正当的议论、讽刺、挖苦等进行反唇相讥时,则认为他们修养差、素质低等,继而对其做工作时往往带有偏见,其结果使对方更不服气,甚至使矛盾激化。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把握“讲道理有情感,情感中有道理”辩证关系,进行情通理顺、顺情入理的教育。即善于将大道理转化为百姓贴得更近的小道理,又善于将人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道理,用丰富的情感串联起来,使小道理中蕴含者大道理,始终闪耀着大道理的光辉。一般来说,大道理总是更抽象一点,小道理则更形象一点,更实在一点;大道理离具体人更远一点,小道理则离具体的人更近一点;大道理常有居高临下的味道,小道理则让人感到平实可亲,听得实在,觉得有理。为此,思想工作者要调节激励手段,正确贯彻褒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激励原则,多看人家的长处,多鼓励人家进步。还应要注意发扬部属和职工的思想闪光点,多看长处,多表扬长处,情感悦纳,暖融人心。例如每逢年末岁首发奖金、领年货较多,职工攀比心理较重,情绪波动较大,此时假如职工心中的心结得不到及时疏通和解决,就可能会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多做引导,多做思想工作,多讲政策,多讲原则,将职工心中的心结化解,才是我们思想问题的工作关键。

  三、“三理”分析法的内在联系和外在延展

  “三理”分析法中的生理、心理和情理是人们在社会意识范畴不同层面上表现,即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地整体,不能将他们割裂开来。生理是人们的基础因素,心理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反应,而情理是人们对生理和心理思考的基础上归纳最基层的行为规范既。要讲生理、心理的个性化,又要讲情理普及化、一致化;即要讲三者的递进程序,又要讲三者的相互作用和功能的转化。因此说,生理问题常连带心理问题的出现,心理问题也连带生理问题的出现,两者恰似人与影子一般,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样就能够比较客观地解释人为什么有的时候会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情绪高涨、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而有的时候却浑身乏力、情绪消沉、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的问题,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有的放矢,针对性更强。

  为此,作为思想工作者,要运用好“三理”分析法,注意把握这规律特点,确立爱护职工的身体、尊重职工人格、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原则,要做好日常面对面沟通和一对一谈心,了解职工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所思所盼所忧的契合点,真正把工作做到职工心坎上。首先,要考虑人的固有特征,尊重职工的人格。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不仅需要一般的生理和心理满足,还要求人格的平等,希望自身价值的实现。尊重他人,依靠职工,要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和慰藉,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自我尊严感,可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聪明才智、创造才能和献身精神。其次,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着力在讲究方式方法、增强实际效果上下功夫,要做到关心、尊重、信任、理解职工, 引导职工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表达利益诉求,满足职工合法诉求,将不和谐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之中。最后,创造宽松的职工生活工作氛围,增强职工的凝聚力。要根据职工生理需要、心理需要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理顺他们的情绪,想方设法地减轻他们面对社会、工作和家庭的心理压力,鼓励他们实事求是分析情况,找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坚定信心、战胜自我,从而增进职工的向心力,激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