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国究竟要走什么样的道路?(2)


 改革中国究竟要走什么样的道路?(2) 

 
                                               文 / 刘浩锋
 
  续上
 
 二、 政治篇:21世纪的中国与西方都需要政治改革奔向和谐共生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民主宪政与人民民主专政,多党或两党恶斗轮替与一党领导多党合作民主集中制,这四大问题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改革必须清晰回答的问题。也是在人类文明大转折的世界大势下,在政治领域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
 
1、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缺点与科学发展之道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与不同选择的国家发展道路。他们各有和优缺点及其特征?怎样才能综合其优点,创建人类效益最大化的政治科学模式呢?
     所谓“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社会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私有,并借助雇佣劳动契约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
 
 
社会主义是以资本主义的掘墓者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由于其价值认知与方法论坚守人性私恶与利己至上假设,视眼局限于兽类丛林法则,导致人类社会文明沦为兽类的翻版;资本主义发展史证明,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实现了局部的、短期的最大利益化而导致社会两极分化陷入互损循环与整体利益最小化的动荡。制度效果周期割裂畸形,从而为继续发展完善提供了空间。由于
它强调自由竞争与个人价值,社会充满着活力与冷酷,但它们在社会公益决策方面往往高耗低效。
 
 
     马克思主义创建了社会主义制度,是对资本主义这种只顾资本家少数人利益的社会制度的反动与革命,建立了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的价值认知与方法论坚守人性公善与利他主义至上,它继承了柏拉图的将天廷制度复制到人间来的理想,引导人类社会文明奔向太阳一样光辉的理想社会。社会主义发展史证明,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实现了社会整体的、长远的最大利益化,它的不足是不惜牺牲少数资本家的利益,制度效果并不圆满,从而为继续发展完善提供了空间。由于它强调计划权威配置与集体价值,社会缺失鲶鱼效应,社会活力不足,管得过死统得过多,导致整体发展缓慢。但在社会公益决策方面,便捷高效,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功效。
 
 
     那么,最科学的普遍有效的政治模式是怎样的呢?
 
 
     天道政治学指出,依据太极图蕴含的天道真理秩序,人类政治包括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都需要通过改革发展继续完善,使之符合整体效益最大化的最圆满的政治结构。球容积圆面积最大原理为天道真理提供了数学解读。也提供了整体的政治结构模型。政治模式只有符合这个放之宇宙而皆准的普遍有效的原理实现整体的政治结构的圆满,使之动态均衡的运行,才能既避免资本主义制度的恶斗割裂与周期经济危机,也避免传统社会主义对少数资本家专政形成的不圆满格局。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优缺点与科学发展之道
 
如果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国家意识形态发展理念,那么,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是不同选择的国家经营方式。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社会整体的公平公正这一核心价值,要满足这个要素,历史证明需要代表历史发展先进方向与人民根本利益的共产党来作为社会事业的领头羊,实现共产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辩证统一。而在这个理念下,选择何种经营管理方式,都是手段,只要可以达到社会主义的公正公平、人民幸福的方向和目标都是可以的。从这个角度说,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可以采用的经营方式,但是管理方式一定要匹配好。
 
 
西方资本主义追求个体利益局部利益短期利益最大化,导致了资本家豪强聚集资源财富过多,最后导致两极分化;因此,罗斯福新政开始援用社会主义手段延长发展了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但是由于未能有效综合,最后又陷入新的危机。最后,资本主义化解危机主要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资源掠夺与市场扩张来缓解,但同时将危机扩散到全球,形成全球性经济危机。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灵活务实,国家经营方式采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营方式,延续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方式。但是,我们没有吃透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导致我们现在处在类同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爆发前的时期。通货膨胀严重、失业严重、财富分配两极分化严重、经济结构失衡、房地产虚高不下占据大量资源严重畸形。而前苏联、东欧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缺乏灵活的手段最后崩盘,由一个封闭僵硬的社会主义转向陈旧极端的资本主义。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就其本质的差异而言,都是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而已。在生产力不足的情境下,自由市场会导致弱肉强食的悲惨世界,而计划配置有利于整体的生存发展;在生产力发达的情境下,一味计划配置资源会遏制社会活力,这个时候需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计划经济是为了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了少数精英利益;市场经济是鼓励差异化,提倡精英主导,为满足精英利益最大化不惜牺牲大多数人利益。国企改革的红利大多数归于少数拥有天然行政资源的少数精英。这里发生了一个悖论:共产党由此蜕变为追求狭隘利益的集团,与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脱离。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之所以存在接临社会动荡边缘的两极分化,就是因为西方经济学灌输给朝野上下,鼓励大家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且是以自由的名义,于是,那些少数精英阶层就以自由竞争的名义,轻而易举的满足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化公为私慷国肥己,庞大的全面资产与资源被少数人甚至海内外勾结分瓜一空。究其本质而言,这是对西学崇洋媚外,文化价值中毒导致的。
 
 
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解决的理论问题,看起来在如何化解计划与市场的冲突,本质却在逻辑由形式逻辑向天道辩证逻辑的转向与价值由个人利益至上向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自然利益的互补均衡的转向,这两个问题,是中华文化复兴启蒙的重中之重,它有赖于国家与世界的人文重建,有赖于领袖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及文化与教育的改革,放弃误国误民的错误的文化思想,这个伟大过程就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根基,也是世界文化重建的根基。只有解决这个问题,特色社会主义才是代表世界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人类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的最科学的意识形态。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太极图天道宇宙法则中吸取智慧。首先逻辑思维上我们需要用天道辩证逻辑思维(易卦辩证逻辑、数理辩证逻辑)来处理才能实现个体与集体、计划与市场的互补融合与圆满。社会化大生产把各种人才资源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必须通过合作分工才能实现生产创造价值,客观上要求大家享有合理产权,都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企业合理的配置产权,让劳者有其产,合理差异的配置产权形成多方互补整体均衡的格局,避免极富极贫的两极分化不科学格局,才能维护企业高效平稳的发展,每个企业的均衡发展又奠定了社会整体的均衡发展基础。
 
 
因此,我们运用中华天道宇宙科学智慧,与时俱进继承马克主义,并通过综合资本主义优质元素拓展空间,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新说”,它对共产的阐释是:遵循“合理差异互补、整体均衡圆满”原则,建立个人产权的联合体!计划的手段依然可以对两极分化的企业实现其资源与产权的改革重组;市场的手段依然维护合理的差异化竞争,这两条手臂可以实现整个社会发展的两大基石“公平”与“效率”的互补均衡,既摆脱僵硬的老路,也避免资本主义邪路。特色社会主义通过计划与市场的协调规范运作,它符合“球容积圆面积最大”普遍数学原理,因此,它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真正超越西方局部普世价值的具有完全普世意义上的发展路径。
 
 
3、人民民主宪政与资产阶级民主宪政
 
正如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差异一样,人民民主宪政与资产阶级宪政是建立在不同的历史逻辑、价值基础、不同的服务目标之上的宪政方式。
宪政是在美国独立战争后的制宪活动中首次出现。由于西方人性论基础以私恶作为假设,欧洲文艺复兴与欧洲启蒙运动以来,都是以个人至上成为新上帝,社会对私天下的强权自然要求约束制衡。宪政主义就在这种历史逻辑与价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早爆发的是新生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旧势力的斗争,宪政主义为限制君主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君主立宪制得以产生。君主立宪制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也对封建王权与国王权力进行了制约,成为西方主要的政体形式之一。
比如英国“光荣革命”,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通过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作为统治者的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但他们对英国人民起义进行了无情镇压。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农民、城市平民力量越来越大,客观上进一步要求对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两大权力进行约束。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团结了人民对封建王权发动了革命,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最经典的是法国大革命。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导致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革命的导火索是1789年的财政困难,国王路易十六企图向第三等级征收新税。但第三等级纷纷要求限制王权、实行改革,毅然决定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路易十六准备用武力解散议会,激发巴黎人民起义,随后通过的制宪会议《人权宣言》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基本原则。宣布人与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议会还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制度,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可是,革命初期,由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斐扬派)取得政权。不久,路易十六出逃事件,广大群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于《1791年宪法》提出维护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深入发展。第一、二等级和大资产阶级取得妥协,但和占法国人口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包括农民、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没有缓和。1792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逮捕路易十六国王,召开国民公会成立法兰西共和国。此后,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经过反复博弈斗争,直到1870年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代表法国的君主制正式结束,亦终结了拿破仑家族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对法国政治的长期支配。民主宪政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政治制度,它的经济特征是商品生产和资本家与工人的雇佣关系;政治特征是假设人性私恶与个人至上价值基础上的自由、平等、民主、议会制度;文化特征是,鼓吹放纵投机倒把的自由竞争的自由主义。由于缺失道德作为基础,对于大多数群体而言,尤其是农民平民,鼓吹人人自由假象的自由主义极具有欺骗性。
 
 
但是,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民主宪政,它们在怎么鼓吹自由,只是给资本家占据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资料与对广大无产阶级剥削的自由。马克思主义认为,以大机器工业为物质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发生了不可调和的悖论。一方面生产日益社会化,另一方面使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和庞大的社会产品归资本家私人占有。它表现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和日益激化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中。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不断制造了血腥的劳工事件,而且平均十年爆发周期不断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对自身发展的合法性质疑。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饿死上百万人口,狡猾的资本家开始躲在幕后,并逐渐发展为垄断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同时,美国建国以来政党的分分合合,资本家通过政党政治不仅找到了自己利益的代言人,也找到了消极平衡的制度。维护政党之间的恶斗互损,不断轮替。国会成为不同资本集团利益分割的冲突场地,乃至成为野蛮的斗牛场。帝国主义时期生产集中和垄断组织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的私人资本主义形式之间的矛盾尖锐化。与此同时,由于世界上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已经瓜分完毕,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和经济急遽失衡,资本主义为了消弭内部的割裂,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战争不可避免。这种总是周期整体崩盘的资本主义民主宪政,必然导致广大无产阶级的反抗。在这种历史逻辑下,列宁领导的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既然资本主义民主宪政形成财阀垄断利益扶植的政党政治代言人聚集权势与一般民众的权利、资本家垄断经营聚集的财势与一般民众利益的严峻失衡分化,都导致周期危机的恶性循环,它表明马克思主义要求以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合法性、正义性要求。资本主义民主宪政,尽管有技术层面的三权分立的制衡,但它无法改变资本家财团操纵学术、传媒、垄断金融、实业,从而左右政治与影响法治的实质。人民民主宪政是对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反动的革命。它是维护公天下政治伦理方向下的民主集中基础上的人民的民主,与大多数人民对少数剥削的资本家实施专政的辩证统一。由于资产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无产阶级通过一定圣贤集权原则团结起来进行革命斗争,建立实现社会整体公正公平的社会主义制度。
 
 
从而,纵观历史发展发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是对君主立宪制的进一步发展,而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的斗争中换来的制度成果。君主立宪制是对封建君主制斗争换来的制度成果。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宪政则是对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斗争换来的制度成果。
 
 
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它得以成立的基础在于对人性私恶的假设与鼓吹个人自由至上、个人利益至上,正因为人性缺陷,它主张以宪法体系约束并对国家权、公民权利作出界定,不能互相僭越,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纳入宪法轨道,受宪法制约,使政治运作进入法律化理想状态,有效地防止私恶权力的专横。宪政被认为是民主制度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对民主政治的制衡。它最具烟雾性的是“维护公民普遍的自由和权利”,因为社会的价值失衡与物质基础失衡悬殊,实质正是这种虚拟性的学术公民拥有的更多是“形式自由”与“形式权利”,而普遍丧失“实质自由”与“实质权利”。而资本主义宪政与人民民主宪政保障广大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对少数反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进行改造专政的宪政制度恰恰相反,它首先是保障少数资产阶级根本利益至上的。传统上,宪政本身并不直接涉及到政府是否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但资产阶级宪政学者为了增加其义理性合法性基础,通过操纵形式民主、程序民主来巩固宪政,形成民主宪政。资产阶级宪政学者构建起来的一整套政治游戏规则,是通过学术传媒教育,牢牢树立这种并不具有坚实基础的平等自由民主宪政理论。但事实上,由于鼓吹个人利益至上,豪强利益至上对弱者是掠夺;忽略了财富分配严重失衡的物质基础,在这种基础上的平等只有口头上人格化的“形式平等”,并没有“实质平等”,而自由忽略了道德作为基础,放纵资本家狼群的自由,就意味着对一般劳工羊群的吞噬。而放纵资本家对学术传媒金融实业的家族垄断控制,一般民众的选票仅仅是投票的“形式民主”而缺乏反应民众根本利益与心声的“实质民主”,它却被躲在政府背后更具实质掌控能力的“影子政府”所诱导并真正享有最终的权力。因此,它的宪政是建立在空中楼阁基础上的,它的平等自由民主宪政这些基本概念根本上缺乏坚实的根基。它本质上是维护资本家利益最大化的宪政制度,维护少数资本家对广大无产少产阶级一般市民的剥削。所以,资本主义社会总是出现财富周期流入少数人口袋直至爆发整体危机,陷入互损恶性循环。
 
 
因此,社会主义宪政是资本主义民主宪政的发展与进步。它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它的政治价值基础是以公天下圣贤道统,为广大无产阶级谋利益,追求社会整体的公平正义。2、在这种政治价值前提下,它要求以德治国树立圣贤道统,以教化人心,依法治国约束人心;当公天下圣贤道统沦丧,相反变本加厉鼓励逐私行恶,必然导致群体腐败与法不制众的困境。3、它对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归于人民,服务于人民;4、它的政治结构是政党合作与分工,纳什悖论从数学上证明可以更好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而超越了政党恶斗互损循环导致的整体利益最小化格局。5、它的宪政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维护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
 
 
遵循天道宇宙科学法则社会主义宪政与社会主义德政是辩证统一的。德政是对人性本源圆满具足、人人本具有光明自性的肯定与启蒙自救。德政不否定个人权益,而是通过利他实现自利,最后实现个体权益长远化与整体权益最大化。只要宪政而不要德政,并不是真正的宪政;只要德政而不要宪政,也不是真正的德政。只有德政与宪政的辩证统一才是圆满的。中国的道统是贯通天道法则,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黄老之术是道与法互济,儒教亦是文与武、仁与刑的辩证统一,实现标本兼治。
 
 
同理,传统社会主义宪政追求社会整体公平正义,而忽略了资产阶级少数人的权益,导致了社会隐藏积怨与匮乏活力。根据太极图天道宇宙科学法则,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宪政的改革发展,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基础上,同时兼顾维护少数资本家的权益,才是符合“球容积圆面积最大”普遍数学原理,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圆满的宪政模式。
如何实现避免对少数资本家权益的伤害呢?这就需要用天道辩证思维来处理广大人民群众与少数资本家的权益关系。为避免政党沦为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与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两种极端,要做到既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要维护少数资本家的权益。从资本主义宪政的困境中吸取经验,要避免政党成为少数资本家利益的代言人,首先要避免资本家对各种学术传媒金融与实体的垄断控制,而是要遵循“合理差异互补、整体均衡圆满”的原理对企业产权重新改革,构建个体产权的联合。这种新型的产权模式,满足了社会化生产的生产关系,又化解了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与广大无产阶级的尖锐冲突,实现互补共赢。此外,社会人文价值必须放弃西方个人至上的失衡模式,复兴依托天道宇宙科学法则建立起来的“利人利己均衡之道”的价值传统,只有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复兴重建了人们“互利均衡”的价值认知,社会主义宪政既保障了资本家权益,也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既维护整体秩序的均衡发展,也使得社会充满活力。
 
4、多党或两党恶斗轮替与一党领导多党合作民主集中制
西方文化是依赖假设基础上、局部有效的形式逻辑,模型越精细越局促,形成了离散思维模式,通俗说他的运动轨迹是辐射状往外运动。辐射的极致就是边缘化、细片化、虚无化。这正是21世纪西方文化主导世界价值陷入后现代虚无主义漩涡的逻辑论证。它体现在政党至上就是多党互斗的离散格局。纳什悖论从数学上证明了,这种离散格局互相博弈导致的是既不利人也不利己、整体利益最小化。它反证了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是能够利人利己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科学政治。而实现政党合作的政治,恰恰依赖的是辩证逻辑思维,实现各方利益互补,整体利益均衡圆满。尤其是,一个政党它的价值若是真正为全体人民福祉奋斗,并且有能力落实贯彻,那么,它就具有合法性。它的政治结构恰如一个圆。执政党是圆心,是公天下的圣贤群体。圆心只有和外部圆心心相应,才能够维护系统的均衡稳定运行。
 
一个执政党是否充满活力,领袖是龙头。领袖头脑清醒,秉公执政,一心为民,那么执政会就会克服松懈麻痹;执政党领袖昏聩无能,谋取私利或狭隘的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必然上行下效,执政党就会逐渐溃坏。公天下的圣贤道统一旦受到侵蚀转向私天下流行。那么,这种政党合作的制度就会演变为合伙贪腐,远比西方离散结构互为制衡的制度更为黑暗。因此,社会主义制度要获得强劲生命力,共产党必须依赖公天下圣贤道统的复兴重建。政治改革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求执政党团结各民主党派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发现圣贤、培养圣贤,通过民主集中制方式公选出圣贤,然后将最高权力禅让给圣贤,实现朝野利益的互补均衡稳定发展。
 
所以,中国的政治改革需既要努力坚持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科学制度,更要紧迫地推动民族圣贤道统的完整复兴,还要发展民权规范公权,最高领导人由党内民主逐渐上升为社会民主,通过共同寻找、发现推荐与民主刷选、公开论辩的方式选举出来,然后通过逐渐培养最后禅让平稳过渡。中国的危机,根本是逻辑思维失衡与价值失衡的文化中毒导致心灵扭曲。一切社会危机都来是对心灵危机的折射。从而,要振兴社会主义事业,唯有继承民族的公天下圣贤禅让道统,并扩延其义理性基础,创新社会主义宪政模式才是出路。
 
要复兴民族圣贤道统,必须诞生基于中华根源文化基础上的系统的科学学说,与时俱进完成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全球化复兴重建,实现西方学术的中国化,与中国学术的西方化,为全球一体化提供多样统一的文化思想价值;不仅如此,中华文化复兴还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推动世界文艺复兴,中国以自身为表率,引导世界文化艺术的重建工程;既要立足个体,唤醒个体灵魂觉醒,推动人类向辩证逻辑思维转向与价值重塑,也要立足整体,实现世界的均衡圆满发展。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缔造和谐社会,更是创建利益人类整体的大同世界。
因而,21世纪的中国与西方都需要政治改革,奔向和谐共生的特色社会主义宪政。
 
待续经济篇:21世纪的中国与西方都需要经济改革奔向共富
 
刘浩锋,和学思想家,外交部国礼艺术大师,天道主义绘画奠基人,作家,诗人,中国逻辑学会会员、中国辩证法研究会会员、联合国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