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规模不管用了 做银行是技术活


 年中关键词——冲规模不管用了,做银行是技术活

2013年是一个转舵和观察航向的年份。年中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还没有真正重燃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信心。也许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们需要调整心态,慢下来,精细化。那就来说说几个关键词吧,也许从中能够看到方向。

——钱荒。其实吹响的是调结构的号角。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全面上涨,其中隔夜利率一下子飙升578个基点,达到13.44%。彼时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态势愈演愈烈。与之对应的是,我们有天量存量的M2,截至5月末,我国M2余额104.21万亿元,可以说并不缺钱。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主要就是商业银行没有及时转变思维,想当然地延续过去流动性过剩的预期,在外汇占款因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下降后,还一味的运用短期资金和同业资金做大贷款规模,疯狂扩张。在表外,则运用银信合作将资金投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所以,说句俗话:与其说钱荒,不如说是钱多到心里发慌,最后希望投到固定资产以为能固定住。当大家都往“政府平台、基础设施及房地产”方向冲规模的时候,资产结构不错配才怪。因此,最终就是改革,盘活存量,释放资源给市场。

——富国。这个词特指刚刚摘得“全球市值第一”桂冠的富国银行。过去我们常说富国是美国的一家小银行,以后估计没人这么说了。一贯以“规模之王”雄霸全球银行业6年之久的中国工商银行退下神坛,这年头规模越来越不管用了,做银行是技术活!2007年7月金融危机爆发后,工商银行取代花旗集团成为全球市值最高银行。这一变化曾被称赞为中国作为国际经济大国崛起的里程碑。如今,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和房地产的回暖,市值之王的桂冠重新回到美国人手中。值得思考的是,富国银行崛起靠的不是规模,而是我们一再说的定量和精细化管理技术,是小企业和微贷、房贷。所以,利率市场化之后,随着利差缩小,规模不再等于盈利,这给很多小银行带来机会。

——立行之本。存款立行转型为理财立行。2013年6月,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浮出水面,银监会要求各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需纳入“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进行备案登记。从此,银行理财产品进入大数据时代,告别影子银行的质疑进入规范时代,这已经是个10万亿大市场,真正成为立行之本,而过去商业银行仅仅靠客户经理拉存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此外,在前几期杂志中我们一再强调的“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社会化、移动化、数据化”等等都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关键词。

在钱荒和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应该如何调整?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行业、产业结构的方向在哪里?接下来的信贷重点投放在哪里?房地产泡沫对银行来说还有没有空间,如何防范风险?政府平台贷和基础设施的贷款风险如何?城镇化的着力点在哪里?很多问题都在困扰着商业银行,各家银行都在暗暗发力,希望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能够胜出。这些问题,在本期杂志中也试图提供部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