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如何化解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制约因素


  新疆阿勒泰地区拥有文化旅游、娱乐、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加工销售、传统美食等形式各异、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文化,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先天优势。但由于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存在规模小、投资渠道单一、金融创新不足、中介机构发育缓慢等制约因素,影响了辖区民族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

  制约因素

  参与主体“三小”特征明显,经营管理不规范。从参与主体来看,以小微企业或家庭式作坊为主,企业“凭借小工艺、面向小市场、满足小收益”的三小特征明显,经营管理尚不规范。

  文化产业投资渠道单一。据调查,由于缺乏积极的引导和畅通的投资渠道,民间资本投资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障碍,投资热情尚未有效激活,产业发展缺乏多元化的资本流入。辖区民族民俗文化产业投资额中来自政府的投资占比达76.7%,民间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占比还不到四分之一,政府巨大的投入尚未对民间资本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

  金融创新不足。由于辖区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相对较慢,尚未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群,产业核心竞争力不突出,导致金融机构对该产业的关注度较低,没有针对性开发特色信贷产品的动力和意愿,加上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和考核机制不够灵活,在发达地区已经运作相对成熟的信贷产品也尚未有效开展。调查发现,辖区均没有组织过针对文化产业特色的信贷产品推介会,没有一家金融机构发放过专利权、知识产权或商标权等无形资产抵押贷款,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缺乏有效对接。

  中介机构发育缓慢。调查发现,辖区尚没有一家专门针对文化企业的评估或担保机构,大部分担保公司都是由财政出资并明确特定担保对象和范围,对民族民俗文化领域关注度不高,导致民族民俗文化企业广泛拥有的版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价值不能得到合理估价、变现或转让,文化市场运行机制僵化,活跃度不够。

  政策建议

  拓宽投资渠道,壮大民俗文化产业规模。建议地方政府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有效发挥政府公共投入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形成更加合理的投资结构;出台税费减免措施,积极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基金等投资模式,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投资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充分挖掘和整合本地文化资源,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形成集聚效应。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金融机构应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开展专利权、商标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方式,满足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加强企业直接融资培育,组建优势龙头企业集团通过直接上市、发行债券或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实现融资。

  培育中介市场,完善中介服务。积极推动建立权威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完善文化企业无形资产流转服务体系,减小无形资产贷款风险。借鉴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成功经验,将现有担保机构业务范围拓展至文化产业领域,合理分担市场风险。

  (人行阿勒泰地区中心支行课题组 张建华 徐文臣 张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