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教堂中对旅游的感悟


 

在赫尔辛基最后的一个景点是岩石教堂,这个教堂位于市中心,又名坦佩利奥基奥教堂,在欧洲名闻遐迩。教堂前的广场称为坦佩利岩石广场,那块大岩石比旁边的街道高出813米不等,整个广场就被这一块起伏不平的巨大岩石所覆盖。教堂就建造在天然岩石中,初来咋到广场也不会注意到教堂的所在。教堂的屋顶采用圆顶设计,直径24,有一百条放射状的梁柱支撑,同时镶上透明玻璃。教堂入口走廊就是一条隧道,我们沿着这条不长的隧道走,很快就看见了金碧辉煌的拱顶,它反射着下面的烛光,更显得无比神奇美妙。

教堂内壁是未经任何修饰的岩石的本貌,顶部的墙体是用炸碎的岩石堆砌而成,看似松散,似乎杂乱,真像随时可能掉下来,但是实际上,每一块石头都是精心选砌的,原始的色调给教堂编织了沐浴于自然的感觉。水滴从岩缝中渗出,顺着岩壁流入地下水道,轻轻的水滴和水流声为教堂内的音响平添了穹外音响的效果。教堂外部墙壁以铜片镶饰,内壁则完全保持了天然的花岗岩石壁,那粗旷的花岗岩纹理,会陡然把人引进远古的历史,整座教堂如同着陆的飞碟一般,芬兰人崇尚自然古朴的审美情感在此得到了充分提升。教堂的中心区域有一个圣坛,与玻璃屋顶所射下的自然光芒相互辉映,圣坛的神圣被渲染得撼人心弦。岩石教堂可同时容纳940人礼拜,这里有管风琴,如果能够在这里听到管风琴伴奏下的唱诗班的歌声,在岩壁的回音作用下,如同上帝就在身旁向你召唤,你会诚服在耶稣的脚下 ,心甘情愿地默念:“我愿追随主耶稣,让人间充满基督的慈爱。”

当我缓缓地走到一只烛火的面前,那炷蜡烛的火焰让我感觉非常奇妙,从焰火中似乎闪出一架管风琴,好熟悉的管风琴,那是昨天在西贝柳斯公园看到的由600根钢管组成的象征管风琴的雕塑,在其旁不远处还有西贝柳斯的头像雕塑,它们都是芬兰著名女雕塑家艾拉·希尔图宁的作品。西贝柳斯《图奥内拉的天鹅》那英国管吹奏出的旋律似乎在我的心上,在那炷蜡烛的焰火中,在我的耳际萦绕,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好像是从教堂的管风琴中演绎出来的。在这里我的芬兰游近似于达到了一种神妙的境地。

旅游和文化的关系交织成旅游的一种深刻内涵,文化是人类几乎所有活动所形成的存在,在旅游中人们不禁饱览大自然的风光,同时也在尽情浏览旅游所在地的文化。实际上它们形成了旅游的两大支柱。如果在旅游中只注意饱览大自然的风光,那么旅游的另一重要环节就失缺了。文化是人们精神的垒砌物,一般地说人们的文化修养越是高,人们所堆垒起的精神也越是高大。

在岩石教堂,旅游中所饱览的大自然风光和对旅游所在地所浏览到的文化,让我沉浸在旅游对我精神的奇妙熏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