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上播放的电视剧有一点特讨厌,错过了时间就看不到了,”这是记者的一位朋友近期发出的抱怨。记者建议道:“你可以上网看优酷。”答曰:“电脑上屏幕太小,看着没劲,还伤视力。” 记者本想继续建议对方在数字电视机顶盒上选择点播功能,但随即想到,只有部分电视剧能够点播,于是没有再提出建议。看到此对话,彩电业人士可能会马上提出建议:这类消费者需要换一台智能电视。
互联网思维方式影响彩电用户
自2009年面市以来,智能电视在消费市场渐成主流。业内权威调研机构中怡康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智能电视零售量达1128万台,同比增长132.24%,智能电视在整体彩电市场的渗透率高达46%。
彩电业之所以向用户推荐智能电视,是因为用户可以在电视屏幕上点击进入其内置的视频网站,然后搜索电视剧来播放。这种操作方式实际上类似于用户在电脑、尤其是平板电脑上的操作方式。
中怡康总经理贾东升分析认为,彩电行业面临着三大尴尬。一是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电视的生命力正在被手机、电脑等媒介侵蚀;二是年轻人在渐渐远离电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具有知识、活力和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渐渐远离电视,老人和孩子转而成为电视的消费主力;三是广告内容的过度介入使人产生厌恶感。贾东升认为,造成这种局势的原因在于传统电视单向、被动的接受方式和节目来源时效性的缺失,智能电视的出现将有望颠覆这种局面,也将颠覆传统电视的概念。
而记者的那位朋友之所以产生那样的抱怨,可能源于其内心深处存在的一个对比:为什么在电脑上看信息、看视频就可以随时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直接播放,而电视上却不行呢?这大概也是互联网思维方式影响彩电用户的结果。
开通率低促智能电视“简单化”
不过,智能电视真正被消费者接受了吗?有数据显示,智能电视平均开通率只有27.5%,只有不足三成的用户真正使用了智能电视提供的智能服务,其他七成电视的智能功能基本没有被使用。
彩电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纷纷在今年春天开始了智能电视或云电视“简单化革命”。例如,创维集团在发布新一代云电视操作系统——天赐系统的同时,展示了仅有6个按键的遥控器,从操作系统和遥控器两个方面倡导“简单操控”;海信推出了其换台只需0.1秒的新智能电视VIDAA TV,该产品消除了主页,各种内容一键直达,连遥控器也变成了小巧简单怎么也不会拿倒的纺锤型设计,力倡“简单好用”;康佳推出了从待机到启动最低仅需1秒的智能电视新品,声称要从外到里、从硬件到软件各个环节体现出极简而实用之美。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著名家电专家陆刃波指出,只有为智能电视做好了“简”法,并开发出更多操作简单易用、应用丰富实用的智能电视产品,电视产业才会真正进入智能电视的时代。不难看出,智能电视需要同时做“简”法和加法。
机顶盒遥控器也需改进
不过,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的信息表明,彩电业此次从遥控器到操作系统的“简单化革命”尚未能如预期般打造轰轰烈烈的销售热潮。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经过数年的宣传和体验,智能电视和云电视已经背上了操作复杂的恶名,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消费者,一时都难以相信这类产品已出现根本性变化。
深圳国微副总裁孔保春则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智能电视开通率低的现象:大多数用户回家之后是用机顶盒看有线电视(含有线数字电视),手中拿的是机顶盒的遥控器,几乎不会去使用电视机的遥控器,所以智能电视的功能再多也基本没用。要解决这一现象,需要数字电视一体机,这样才能确保用户玩转智能电视的更多功能。
据记者了解,彩电企业最新推出的智能电视/云电视产品很多都属于数字电视一体机产品,也就是将机顶盒内置于电视机内。然而,多年以来,消费者对数字电视一体机的接受程度一直较低。所以,要么让数字电视机顶盒的操作也变简单,要么另外花大力气让消费者接受数字电视一体机。
记者观察:要兼顾老人小孩和年轻人需求
既然智能电视被看好,为何其实际开通率如此之低?不妨顺着贾东升所说的话推理:电视的消费主力是老人和小孩,但现有智能电视系统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实在复杂,难以操作;而对于已渐渐远离电视的年轻人来说,电脑能实现的一些体验在智能电视上并不能实现,智能电视的吸引力不够大。
要想让年轻消费者“回到电视屏幕前”,需要在智能电视上实现那些在电脑上与视频相关的体验,再发挥电视大屏的固有优势;要想让老人和小孩接受智能电视,需要简单化操作,既不因引入电脑式操作系统而使操作变复杂,也不因过于追求简化反令某些操作步骤更多。
正如贾东升所说,智能电视的优势在于可以综合家里所有人在信息获取和消遣娱乐方面的兴趣,打造一个新的家庭娱乐终端。这个终端不同于电脑,厂商一定不能把电视完全当成电脑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