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化雨润无声 红旗渠畔暖童心
——林州市民政局开展困难儿童大走访活动
人生几大苦,最苦少年丧父母。孤儿、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极容易被社会所忽视。林州市民政局从2010年起在全市深入开展了“访贫问苦解民忧”活动,三年来共走访困难群众9万余户、30多万人。在走访过程中,对贫困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给予了重点关爱。
一、贫困儿童的现状让民政干部揪心
贫困儿童是当今的一大社会现象,尤其对于林州来说,情况更加突出。我们林州是建筑之乡,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在十七万人左右,很多家庭都是夫妻齐上阵,只留下老人和儿童独守家园,留守儿童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务工伤亡、主劳力丧失导致出现了许多贫困儿童。孤儿、爹死娘嫁无依靠儿童、单亲家庭儿童、残疾儿童、大病儿童等困难儿童群体生活状况令人揪心。
经过走访调查,全市共有孤儿191名、爹死娘嫁无依靠儿童752名、单亲贫困儿童1200余名、大病贫困儿童313名。
没娘的孩子最苦,失去双亲的孩子更苦。
原康镇栗园村12岁的女孩任楠,全家三口人,父亲给私人老板开货车,母亲在家务农,家庭条件虽不富裕,生活 尚可。七年前的一天,父亲感到腰疼难耐,以为是凉了腰,心想歇几天就好了,可是越歇越严重,疼的无法忍 受,到医院一检查,被确诊为脊髓瘤,犹如晴空霹雳,使整个家庭一下子陷入了绝望之中。经打听,这种病也能治好,但医疗费用需要二三十万,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这无异于天文数字,全家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但也不能等死啊,于是把家里的所有积蓄和值钱东西都用在了治病上,期盼能有所好转,可是老天不长眼,钱花光了,亲戚借遍了,任楠的父亲病情却越来越重,最终瘫痪了。任楠的母亲感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彻底绝望了,跳进了正对着家门的水池里,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丢下了小任楠,山一样的压力压在了她稚嫩的肩上,她不仅要做家务活,做农活,还要照顾父亲,由于病痛的折磨,父亲的脾气变得暴躁,实在忍受不了的时候就会打小任楠来出气,懂事的小任楠从来都不声不吭,没有向任何人哭诉过。尽管这样,小任楠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当走访时工作人员问她:你都会做什么饭?她说:除了蒸馍,什么都会做。
“泪血染成红杜鹃,纸灰飞做白蝴蝶”。当我们来到合涧镇刘家洼村失亲儿童郭彦的家门口,看到这副字字催泪、墨迹未干的挽联时,我们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这小小的对联当中蕴含了亲人们多少撕心裂肺的情感和思念啊!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趁着儿子放暑假的时间,郭彦的妈妈赶赴丈夫所在的工地打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一个月前的7月3日,郭彦的父母在外出购买生活用品时双双遭遇车祸身亡。郭彦的奶奶早已去世,已经74岁的爷爷本来就年迈多病,失去儿子儿媳的痛苦让老人更是雪上加霜,年幼的郭彦学习之余,不仅要照顾生病的爷爷,还要做饭、干农活,用稚嫩的肩膀担负起家庭的重担。面对这个濒临绝境的家庭,王全东局长嘱咐随行的同志,要尽快通过“绿色通道”为爷孙俩办理低保和孤儿证,争取通过多个途径,帮助小郭彦一家共度难关。
李强和李芳是生活在姚村镇趄石板村的一对相依为命的苦难兄妹,李强双目失明,妹妹李芳今年15岁,出生时母亲因难产死亡,2006年,父亲也因不堪生活压力服毒自尽,丢下了一双未成年的儿女,由其伯父、伯母代为照管。当我们走进他们家中时看到的是家徒四壁:没有硬化的院子中杂草丛生,屋子里黑漆漆的,墙壁上尽是多年来沉积下的灰尘和蜘蛛网,破旧的沙发已经看不出颜色,许多地方都已露出了海绵,昏暗的房间里堆放着各式的杂物。午饭是哥哥李强做的,只是熬了一锅稀饭,没有菜,也没有馒头,一人喝了一碗稀饭。哥哥一米七五的个子,却瘦得像根竹竿,裹在宽大的、过时的衣服里,妹妹蓬头垢面,目光中透露着迷茫,穿着不知道多少天没洗的衣服,什么话也不会说。兄妹二人都很少出门,几乎不与外界联系,偶尔向伯父要些生活费,还要看伯父的脸色。看到兄妹两人如此窘迫的生活状况,我们的心如锥心般痛,整个调查组的同志都是泪光盈盈。对于这两个名义上有人管,实际却无人问津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在想着如何让他们摆脱这种与世隔绝、无人照管的生活,让他们逐步地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争取能够自食其力。
爹死娘又嫁,生活无依靠。
家住合涧镇王家村的郭洋滔,原本有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他失去了父亲,母亲扛不住生活的压力,跟着戏班出去后再也没有回来。郭洋滔只有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艰难的生活,由于没有叔叔大爷,一些繁重的农活,只有靠小洋滔和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共同承担。随着爷爷奶奶年龄的增高,他们的生活日益陷入困境。每每提到这些,洋滔的爷爷奶奶总是不住流下悲伤的眼泪,奶奶说:“这孩子连个叔叔大爷都没有,她娘扔下他又不管,我们这七老八十就快死的人了,现在还能给他做口饭,要是我们哪天不在了孩子该怎么办啊?”
原康镇三宗庙村的王安龙,原先也生活在一个平淡而幸福的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里虽不富裕,但一家人其 乐融融。然而安龙的父亲29岁时不幸患尿毒症身故,撇下了安龙兄妹和母亲,让他们成为了孤儿寡母。年幼的安龙兄妹接受不了失去父亲的现实,经常在睡梦中呼唤着:爸爸,爸爸!母亲惊醒后看着一双可爱的儿女,也是泪流满面。为了照顾安龙和妹妹的生活,母亲埋藏对丈夫的怀念,隐藏心底的悲伤,强作精神外出找零活,不管脏活累活,只要自己 扛得住,都努力拼命的挣取生活来源。父亲去世4年了,安龙已经在本村上三年级,家里老式的格栅墙上贴满了奖状,语文一等奖,作文三等奖…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名列前茅,今年考试安龙又获得学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安龙说:我多想让爸爸也看到我获得的奖状啊!
9岁的王可行是合涧镇大南山村一个小姑娘,父亲刚刚去世,母亲就带着哥哥改嫁了,无情的抛弃了小可行,她只 有和孤身一人的爷爷一起生活,上了年纪的爷爷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幼小的王可行只好寄居在二奶奶家里。我们到达村里后并没有马上见到王可行,听村里的干部介绍,小可行正在附近的补习班里上课,几分钟的功夫,小可行被叫了回来。听可行的邻居介绍,家庭突遭变故的小姑娘与同龄孩子相比显得更加懂事,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原以为小姑娘见到我们后会羞涩和不安,但令我们欣慰的是,小可行非常的有礼貌。她带着我们来到自己的家门口,家里的大门紧锁着,只有一幅赫然醒目的白色对联在悄悄诉说着这家人遭遇的不幸。
人小病魔大,看病看不起。
河顺镇东皇墓村的杜昊睿和杜昊璇是双胞胎小哥俩,均不幸身患白血病,在医学上也十分罕见,两个人做骨髓移植需要100万,巨额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家庭陷入绝望的泥潭。由于没钱,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小哥俩每天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无法忍受时,孩子就会喊着爸爸妈妈,每当听到孩子们 的喊声,父母就因无钱给孩子治病感到针扎般的心痛。为筹集治疗费用,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就连奶奶也到村里的瓶厂打工挣钱。当我们问孩子的妈妈今年多大时,她竟然说不出来自己的年龄,家庭的重担已把这个贫困的农家妇女的精神几乎压垮了。
在采桑镇敬老院,我们见到了命运多舛的少年王庆东。小庆东出生前,其父亲就已失踪,3岁时,母亲改嫁。磨难并没有就此放过这个苦命的孩子,2010年,小庆东又患上了骨癌,由于爷爷奶奶是残疾人,没钱给小庆东治病,他只有在疼痛中煎熬,有好几次,都疼得昏死过去。在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援助下,做了截肢手术,挽救了小庆东的生命。为了保障他的生活和就近上学,镇政府将他安排到了敬老院居住。
城郊乡常家庄村李海林九年前收养了一个被人遗弃的脑瘫儿,至今这个脑瘫儿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名字,街坊邻居们都叫她“李妞”。她不会说话,也不能坐起来,在床上整整躺了九年。九年来,李妞就靠这个以拾荒为生的老人维持生命,由于只能进流食,一日三餐只能靠老人一口一口的喂下去。乡政府曾多次要求他将这个弃婴送往福利院,他都舍不得,他说:“我已经照顾了她九年了,和她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只要我还能动,我还要一直照看下去。”
10年前,林州市姚村镇白草坡村村民郭东才在林州市打零工时,在一个居民住宅小区门口发现一个大头弃婴,觉得孩子挺可怜,就抱回家养了起来,取名园园。郭东才本身生活拮据,住着低矮破旧的两间茅屋,就是这样的处境,他依然承担起抚养郭园园的重担,后来,郭东才发现孩子是先天性失明,并患有脑积水,他依旧没有放弃她,一心想给园园治病,为此在林州、安阳、郑州等地四处奔波,一路上要过饭,捡过废品,他的行为就连家人也难以理解,为此亲生儿子和他闹翻了。2011年,林州市民政部门把园园确定为孤女,由郭东才做监护人,每月为其发放470元抚养费,同时协调市慈善总会拿出3万元救助金,帮助郭园园赴京进行了治疗。
二、贫困儿童的生活需要民政干部暖心
每当走访时,看到这些揪心的场面,我们就心如刀绞,帮助他们不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更是我们的良心。我们深深的感到,关爱这些贫困儿童就是积德!三年来,无论七月流火,还是三九寒天,我们风雨无阻,送温暖,送爱心,送希望,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把困难儿童视如己出,结对子,想办法,找出路,做他们的主心骨、贴心人,为他们壮胆打气,鼓励他们树立生活信心,战胜困难的勇气。
一是对生活有困难的儿童出台政策,开通绿色通道,按最高标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三年来,共保障困难儿童943人。
二是为孤儿送救助款到手中,把孤儿款手接手的送到孤儿手中,确保了孤儿款发放安全、无误、及时、准确。共发放315万元。
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机关干部献爱心、结对子,我们号召全民政系统干部与贫困儿童组成帮扶对子,从物质上、精神上给予贫困儿童关爱和帮助,为贫困儿童找一个依靠,找一个亲人,找一个家,当好贫困儿童的“靠山”。每人帮扶一名贫困儿童,为他们提供书包、文具等生活学习用品,每人救助200元。
四是通过慈善活动进行救助。我们联合上海百姓义工举办了“天使传递微笑”助学项目资助,对我市偏远山乡的206名中小学贫困生,分别给予600、800、1000元不等的爱心款。
五是开展了大病儿童专项救助活动。对18周岁以下的孤儿(含弃婴、事实上无人抚养儿童)和纳入医保统筹的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中的儿童。目前确定对上述对象身患白血病(含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先天性心脏病、尿毒症等疾病的,给予救助。共救助313人,发放大病救助款133.39万元。
六是注重了儿童保护设施建设。投资上千万先后开工建设了林州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林州市社会福利中心。
七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同情、关爱贫困儿童,积极营造真善美的和谐社会氛围,打造美丽林州。
三、贫困儿童与民政干部心连着心
三年来,民政干部行万里路、访万家苦,救助弱势群体、救助困难儿童,使民政干部洗涤了心灵,净化了思想。每当我们为困难群众解决一个困难,我们就感到无比的高兴,就心底畅快。我们越走心里越热乎,越走越和群众心贴心,我们把困难群众当成了亲人,困难群众也把我们当成了亲人,他们有苦向我们诉,有难向我们求,有话跟我们说。我们觉得,民政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困难群众,就是救苦救难、积德行善!是职责,更是信仰!
“访贫问苦解民忧”活动提升了民政工作,创新了民政工作,群众满意党放心,是真正的群众路线!我们将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一走到底,把这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永远和困难儿童在一起,永远和困难群众在一起。(林民)
来源:林州民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