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群众路线“跑偏”,应重点突出“治病”!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要着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坚决扫除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侈之风等严重脱离群众的“四风”现象,促使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
应当说,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强风劲吹之下,大多数地方的干部作风有了一定的转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进一步增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进一步优化。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形式主义”现象依然存在,“跑调走偏”现象各有不同。比如,有些领导干部依然唯上而不为下,总是抱着面上的工作泛泛而谈;有些领导干部看上去“群众路线”走得有模有样,实则却是脸上沾不到灰、腿上沾不到泥、耳里听不到民声地“吓”基层、“秀”形象;有些单位和部门闭门搞学习,开门搞座谈,问题列了一大堆,却没有什么实际内容;有些单位和部门不是把心思花在面向社会开门“搞活动”,而是把精力投在了如何解决内部福利与待遇上,夹带了不少的“私货”。
何谓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习近平为什么要把“治治病”放在最后压轴?就是因为为民不实的问题太多,群众意见较大,干部作风得不到群众十分满意的评价。而跑偏群众路线,不仅会危害到党群干群鱼和水的关系,而且还会使“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更加深重、人民群众的意见更多更强烈。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是喊号子,“为民、务实、清廉”不是唱高调,干部作风转变不是“走过场”。而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百姓,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和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一排查解决深埋在人民群众中间的各种矛盾、纠纷和问题,以实干谋发展,以廉洁促和谐,以服务赢民心。
走准群众路线不跑偏,就是要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重点解决好党员干部“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使其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效果怎么样,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转变干部作风,就要把为民服务的价值取外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通过做好事、办实事来凝聚民心,通过一点一滴的扎实工作来推进科学发展,让“中国梦”在务实求效的进取中得以实现。
(李吉明2013年8月19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