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中国科技博客发展的元年。而我也在这一年的11月,建立起了自己的独立博客。赶上了自媒体的早班车。
早在2009年时,我就有了做团购的想法,但并没有这个概念,一直没有动手去做,直到2010年团购的井喷,后悔莫及。所以,当我还没有听过自媒体这个概念时,就觉得我应该在网络上找一块阵地,来发表我个人的观点。于是,有了自己的独立博客:许东言。
后来才知道,在2012年,《中国企业家》原执行主编李岷创办了虎嗅网,《第一财经周刊》原主笔骆轶航拿到了第一轮天使投资建立了Pingwest,《新世纪周刊》原记者赵何娟辞职办起了钛媒体,新浪IT频道原编辑靳继磊创办了猎云网,原腾讯科技总监程岭峰创建了云科技。
更多这个领域的从业者也纷纷建起了独立博客,我只是坛坛众生之一。
我们身边一直不缺少媒体,但这些媒体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普通人大多数都是听众。而自媒体时代,人人可以发声。
传统门户媒体时代,对于某一件新闻事件的看法,操作流程一般是借助他人之口来进行表达,比如以前记者们会采访业界名人堆砌观点,很少有有网站代表自己看法的评论文章,可能一则为了稳妥怕因为发表低级错误观点而被耻笑,二则传统门户能对各种新闻事件做出评论观点的人才少之又少。
自媒体时代之后,任何一个事件,全民参与,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只要言之有理,这些自媒体平台都会给你展示的空间。各种思想观点碰撞后,往往会产生新的东西,甚至会影响
到一些事情的发展。这也往往是自媒体与自媒体人认为存在的价值。
对此,我也有切身感受。
我5月8号在虎嗅网上发表了《58下一步:提升数据质量与去除免费化标签》,两天之后,网易科技有了,阿里巴巴创业资讯有了,电商报有了,中搜有了,中关村,和讯,光明报都有了,二三流的网站就更多了。这些一流的网媒能主动转载我的文章,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接下来,更有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当天晚上,虎嗅把本文转发到微博上,当晚十点多,五八的老板姚劲波点评了:
@姚劲波: 我们在加强信息质量监控,但免费是58长期坚持的战略。这文章有一半写得挺好的。
之后,猎聘网的老板戴科彬也点评了:
@戴科彬: 里面对招聘的分析倒是写得挺对的:“把招聘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猎聘网为代表的高端招聘。第二类是三大人才网为代表的普通招聘。第三类就是58为代表的分类信息网低端招聘”,58可以服务更多的小企业的招聘.
本文的最后一段是这样的:如果有一天58被收购(或战略合作)了,我一点也不会意外,因为那未尝不是一个出路。
更让我意外的是一周后,I黑马专访姚劲波时,问及会不会被收购,姚劲波说:五八就算沦为小广告发布平台,也不会被阿里收购。这也算对我写的文章的一种回应吧.
作为一个普遍的自媒体人,能把自己的观点分享给业界的知名人物,并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精神的满足,这也算是做自媒体的一些动力吧。
我为什么要做自媒体人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