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塞尔维亚人特别怀念铁托和铁托时代。在与塞尔维亚学者和民众交流中,他们多半都认同铁托,认为铁托领导南斯拉夫的时代是一个黄金般的岁月,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有地位,民众生活有尊严,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总体上说比较和谐。在塞尔维亚的大小城市里,铁托的雕像并不多,除了在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附近有一尊铁托戎装背手思考的全身雕像之外,我在其他地方几乎没有见到过,甚至在安葬铁托的“花房”也没有找到铁托的像。但是,行走在塞尔维亚,你可以感受到铁托好像仍活在许多塞尔维亚人的心中。比如,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大小书店特别多,几乎在每一家书店你都可以找到铁托的书和有关铁托的书。尤其是铁托的传记,几乎每年都有新出版的,而且篇幅都很长。在一家书店里,我还发现了一本有关铁托食谱的书,描述之细令人吃惊。相比之下,塞尔维亚人不喜欢米洛舍维奇。关于其中的原因,塞尔维亚的学者告诉我,米洛舍维奇在南斯拉夫解体时向民众承诺要建设一个富裕、强大的南斯拉夫,可结果却完全相反。塞尔维亚经济发展缓慢,民众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在遭受北约狂轰滥炸之后国家版图进一步缩小。总之,米洛舍维奇时代与铁托时代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不过,塞尔维亚人怀念铁托不等于认同原来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怀念铁托时代也不意味着留恋当时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怀念的是一个相对强大的时代及其这个时代的缔造者,这与今天的俄罗斯人对待列宁的态度十分相近。其实,在塞尔维亚,无论是传统意义的共产主义还是西欧化了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主义或自由主义,如果不用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包装,都是难有作为的。由于天主教文明、东正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交汇于前南地区,还由于承载这些文明的大国关系在前南地区特别复杂,前南地区的不同斯拉夫民族之间彼此的认同感不强,几乎有一个民族存在一种主义,每个民族都要建立自己单独的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切似乎都与民族主义情绪结合在一起。从这个角度看,铁托和铁托时代是体现塞尔维亚民族主义最好的载体,所以,塞尔维亚人才怀念铁托和那个时代。怀念归怀念,对塞尔维亚和其他同处于社会转轨的国家来说,最需要总结的恐怕还是:一个较大和较强的国家,缘何沦为一个弱小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