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恶制恶”的代价值得反思


 京公子轮流上,上海法官集体来的揭穿和曝光显然有一种以恶治恶的感觉,一下子呈现在国人面前堪比AV精彩的大剧,似乎即将来临的秋风也无法驱散这股带有骚味的盛夏激情,依然在继续发酵和一次次高潮。蔓延的骚味在不断揭开道貌岸然和冠冕堂皇的社会形象,感觉以恶治恶的氛围在不断扩大,诚如国外媒体描述的,我们的国土充满了暴戾之气。

 
  看到社会畸形的承载者和化身被赤裸裸摆在众目睽睽之下,就觉得是一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以恶治恶的景观,故此格外关注,格外着力。其实这不仅仅是看热闹,这种围观就是继续着以恶治恶的举动,在学习,在效仿,在不断的扇一些无为举措的耳光,当是对主流社会一种极大的嘲讽,更是一种根基的动摇。
 
  很明确的说这是扇法制的耳光,扇堪称文明理性社会的耳光,是对无为而治最大的嘲讽和挑战,是当社会合理进程变质受阻之后,在最无奈的呐喊当中渴求回归至理道义,必然采取的最次的,也是无可奈何的血腥方式和道路。这是本质力量所在,纵然是最原始的方式,但这种本质的爆发谁也阻挡不了,就和核裂变一样,只要达到临界值,核爆炸必然发生,谁在这个时候试图阻挡只能是徒劳,也可能处于粉身碎骨的地步。
 
  事实就是如此,看看事件的揭开方式,看看对如此壮观AV剧的热评和关注率,仔细研读那些宣泄和谴责,总会被纷纷扬扬、极度热闹非凡,就跟过年唱大戏一样的场面和氛围所深思,所悲哀,更无奈,委实是国之特色。感觉已经麻木无奈的神经被刺激了一下,突然兴奋和无法再压抑,形成一种自我报复社会不公的风气在蔓延,不知道这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总是很涩,一种人人自危的感觉出现,似乎回归于文革那种状况,已经是全民皆兵,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眼下对性事的关注远远超越了让人们很是纠结的房事,其实最关实际,影响最大的还是房事和经济走向,但所有的不满却倾泄在这些关联隐私并尚有纠纷,理不清的男女恩怨上,很少的当事人背负所有的社会怨言,这该是畸上加畸。其实个案本身还是有范围的,其危害的界定不是太大,也就是说,大千世界形形色色,当在一种笑料和道德的谴责范围内,无碍大局,也不会引起社会内核的变化,权且就是地里冒出的杂草,勤耕自会萎缩,问题就是长久的荒抚,感觉已经不是庄稼地,而是野兽杂草的乐园,用温顺的办法再难获得良好的耕种经营权,自然必出邪招。
 
  客观说,过去几年急剧形成的社会撕裂超越了大多数人的承受容忍力,本能的反应,自会寻找机会反驳对抗,当然抓住的软肋自然不会放过,这就是网络舆情激烈,感觉暗淡的根源,更是社会血腥事件频发甚至风起云涌的根本缘由所在,也就是说很小的一件事情都可能形成社会激变的道具和导火索,而每一事件被揭穿或被摆在台面的方式无疑会成为一种效仿的潮流瞬间泛化,理性自敛不复,一切当以江湖方式处置,依照丛林法则,回归血腥而又简单的平衡。
 
  上海法官集体上被揭开曝光的方式,包括曾经雷政富十二秒事件起因和摆开的过程,冀中星维权所造出的声响,再看看一切纵火杀人案件,一切都已经证明了这样的判断,谁还能够说这是理性的法制的社会,整个一出江湖恩怨复仇记,就是你给我一枪我给你一剑,你不仁我就不义,人无法可畏,事无章可依,随心所欲,恩怨自我了断。
 
  感觉历经了所谓的十年黄金发展期,自诩老百姓受益最多的时期,却一下子倒退了许多年,导致如此状况是谁在渎职?貌似健全的法律有何用?其庞大程度堪称世界一流的司法执法机关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更不能理解的,此次所暴露的是司法机关的,案由不是单纯的反腐,而是司法疑问的报复,事实再度证明了民众的判断,真正践踏法律的是所谓的体现法律严肃公正的人,还相信什么,有什么是可以值得信赖!无独有偶,一个吴虹飞微博泄愤案,或许说了就说了,怨气一释放或许什么就没有了,恰好当初拘捕差一点判刑,无疑形成你有怨言都无法说,导致一些人这么认为,别说只做, 更简单更直白更凶险。这不是现在的错,是历史的积淀,是08年以后纵容的结果。
 
  纵然和以往一样,看似网络舆情发酵膨胀很大的事情,随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我们社会的脉络却一步步被勾画的清清楚楚,逐渐的让人们失去一份希望和耐心,而后形成一种以恶治恶的冲动和快感。而时局已经发展到一个高度的理性化人性化时代,那么如此蜕变究竟是谁的诟病,显然不需要回答,但究竟是谁的责任该分得清清楚楚,一再标榜自己很勤政,很具有思想,而今却成了这副烂摊子,历史的成因却又对一切说不清道不明,对旧账的维系导致新的问题愈发彰显,曾经的侃侃而谈都被现实的耳光一次次扇得体无完肤。
 
  以恶治恶这当是历史的报应,只是这样的代价太大了,因为流血已经不再惊奇,一切都很无奈!而以恶治恶的泛化也已经危及了许多无辜的生命,这在网络上已经看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