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僧亲授 阿鞞跋致


梦僧亲授  阿鞞跋致
 

        佛法中一些不可思议的感应事迹,往往能给人信心,启发智慧。阿翔亲述他的奇特闻法因缘,即让我深受感动,深受启发。特地记录下来,以供养大家:
        阿翔,全名陈起翔,男,三十三岁,家住陕西耀县车站扶轮巷,在车站工作,喜爱书法。日课佛号五千声,诵《大经》三卷,求生净土。
        一九九九年秋,阿翔读了一本《生死关全集》的书,内中详明欲之过患,障碍解脱。
        在阿翔的心中,本来往生西方靠的就是念佛,然而这本书给阿翔的感觉是,往生净土也和一般的自力修行,没有什么差别。这也要做,那也要做,念佛反而显得不重要了。
        到底怎样是往生之道?这个师父这么讲,那个师父那么说;这本书这个观点,那本书又是那种观点;到底该听信谁的?阿翔心中一片混乱,重重疑云逼塞心中,好像喘不过气来。迷惑、焦急、郁闷;干脆,什么书也别看了!一个师父一个说法,纵然这些师父都是不可信的,佛还是可信的,还是来念佛吧!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往生之道,异说纷纭,阿翔不敢说谁对谁错,但是,来念佛吧!阿翔直觉:师父救不了他,书也救不了他,能救他的还只有佛。阿翔什么书也不想看了,苦闷的心中只有这一句佛号还在那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如同一个快死的人微弱的呼吸。但这微弱的呼吸,不正是全部生命之所托吗?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阿翔的母亲,也是学净土的居士,安慰他说:「念佛受佛保护,你不要怀疑,不要退失信心。」母亲的话,也没能宽解阿翔的心。毕竟,生死的大事犹如重石压在他的心头,岂是一两句宽慰的话就能搬走的呢!
        往生?往生?……阿翔整天思考着,也还在念着佛。郁闷难解,惶惶无助的心中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为什么要念它?不知道!
        念了会怎么样?不知道!
        那为什么还要念?不知道!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一天晚上,阿翔做了一个梦:
        他在一间大房子里,房子里有八个警察。一位穿黄海青的老和尚,从门口飘进来,面貌非常庄严、非常慈祥,来到阿翔面前,交给他一本书。这时,阿翔手里也正托着一迭书,是他以前所看的有关净土方面的书。阿翔想:我已经读了这么多书,一本书一个说法,我都厌烦不想再读了,您还要给我什么书呢?怀着这种疑惑,阿翔把书接过来一看,浅蓝色的封面,上面清楚地写着「阿鞞跋致」。老和尚向阿翔合掌念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随即一道光便不见了。
        老和尚是谁?
        阿鞞跋致是什么?
        阿鞞跋致即是不退转的意思,这个阿翔早就知道了,可是怎样才是不退转呢?老和尚给的不退转又是什么?到底哪一本书是不退转?
        对往生的疑惑,已经被这个奇特的梦占住了。阿翔的心中似乎有了光明,谜底应该就是这个梦。
        第二天,母亲从香积寺回来。香积寺是善导大师祖庭,距耀县一百多公里,母亲是几天前专门送阿翔给香积寺画的伽蓝菩萨像去的。母亲一回来,便兴冲冲地递给阿翔一本书,说:
        「这是本明法师特地叫我带给你的,只有最后一本了,叫你好好看!」——蓝底白字《善导大师要义》,慧净法师编着。
        还有一本小薄册《念佛的心情》,先看这本小的吧。打开封面映入眼帘的即是:
        「善导大师《观经疏》云: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如同一个心脏已经停止跳动的人,在医生抢救下,心脏恢复的第一声跳动,阿翔感觉到自己的心「咚」的跳了一下;又如同久久尘封的暗室瞥进来的第一道光明,阿翔的心闪亮了一下。善导大师这一段话,阿翔虽然不能全懂,但觉得非常欢喜,非常爱看,也不知为什么。
        那为什么不去直接了解善导大师的思想呢?阿翔便认真地拜读《善导大师要义》。啊!如此殊胜!如此微妙!往生之道全在此!凡夫生报土,全凭佛愿力,信心一念发,现生不退转!
        阿翔一边读,一边感动而泣,泪流不止。读读,哭哭;哭哭,读读。一遍通读下来,忍抑不住,干脆把书全放下,一人关在房间,痛哭三天,悲喜交加,自叹:我怎么这么晚才遇到这本书啊!
        想起几天前的梦境,阿翔一下醒悟过来,更加觉得佛恩的尊贵,不可思议!
        阿鞞跋致、阿鞞跋致,这才真正是阿鞞跋致呢──
        现生往生决定不退转!
        阿翔的心彻底安了,阿翔的梦也破译了。
        听完阿翔的讲述,我真的很有感触。有的人,你追在他后面,给他说阿弥陀佛的本愿,他不一定会相信;阿翔不知不求,善导(老和尚应该是善导大师吧)入梦,亲授阿鞞跋致,并以口称南无阿弥陀佛隐示阿鞞跋致之所以,致使阿翔开卷见善导大师「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之释,如触惊雷,捧读《善导大师要义》则豁然贯通,悲无始轮回,庆今日得生,感动不止,痛哭三日。这真是缘有深浅,机有不同啊!
        又,阿翔此前虽不闻不知本愿救度之名,但当他因为往生解脱一大事而苦闷时,又岂是阿翔一人在独自苦闷呢?阿弥陀佛岂有半点不知呢?阿弥陀佛的光明又岂曾离开过他半步呢?如经言:「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阿弥陀佛与阿翔息息共存,感受他的苦恼,排解他的恐惧。经言:「于诸众生,视若自己。一切恐惧,为作大安。」阿翔不过因为不知道,而在那里自生恐怖、自生烦恼罢了;一旦明了不疑,所有恐惧,一时消除。可以说,我们在这里起心动念,阿弥陀佛没有不知道的。穷劫以来只知埋头造业的人,还要苦苦劝化,让他渐生信根,求生极乐。今天,我们既然念佛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正是阿弥陀佛教化的结果呀,阿弥陀佛的本意就是要把这样的人救度到西方净土呀,那么,我们念着佛还担心不能往生吗?一旦心中契悟此理,仰信不疑,哪里还需要像阿翔那样恐惧郁闷呢?
        作为一个「弘法」者来说,也不必以自己的心量担心种种了,一切的一切,背后皆有南无阿弥陀佛的存在,我们不过随份随力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罢了。众生缘熟时,弥陀必然以衪无碍的光明照见,施与种种教化的方便,但使一念归心,当下往生决定,所谓「立撮即行」,正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遍满大宇宙当中,自自然然地度化一切众生。
        南无阿弥陀佛!

  在昙鸾大师著名的《往生论注》中,有一段解释「庄严妙声功德成就」,文曰: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此是国土名字为佛事,安可思议!
        意思就是说,单单极乐世界的名字──「极乐」两个字,可以度众生。怎么度众生呢?只要有人听到「极乐」两个字,知道那里清净安乐,而一心向往,说:「那么好的地方,那我一定要去!」一旦发起这样的心,就再也不会改变,一意愿往,那么这个人也能往生极乐世界。当下进入正定聚,不退转。这真是不可思议呀!
        极乐国土名字作佛事、度众生,这真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想想我们这些娑婆世界的苦难儿,哪一个不是被种种苦所逼,闻说极乐清净微妙安乐,而愿意求往的呢?那么,也可以说,所有念佛求生净土的人,都是受到「极乐」国土名字的度化了。不过,在一般人身上,这种国土名字度众生的情形,还不是那么太明显,下面我所亲闻的事迹,实在是给昙鸾大师这一段解释,作了最生动的印证了。这也是阿翔告诉我的。
        阿翔领解了阿弥陀佛的本愿以后,便很欢喜随缘地向人解说,劝人往生。今年五月,他去河南新襄参加书法交流会。期间,遇到一位年轻的张付县长,原是大学中文系毕业,二人谈到佛法。阿翔告诉他:无须改头换面,就这样念佛往生;阿弥陀佛已经为我们完成佛果,我们只需轻轻合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张付县长,一听此言,大喜望外,说:「极乐!极乐!连怎样去那个地方都这么安乐,真是乐到极处了,我为什么不去呢!」又说:「阿翔!以前好多人劝我,让我信佛求生西方,都没能把我说服,想不到你今天几句话,把我完全说服了。」这还不算,张付县长当晚又专门派车把阿翔接到他家,请阿翔把这件大好事给他妻子当面说说,让她也能去西方极乐世界。
        张付县长,年纪尚轻便居此高位,自然是一个很能干、也很忙碌的人;大学学中文,自然会接触到佛经;多人劝他信佛求生西方,说明人家皆知道他对佛教有了解、有好感。这么多人劝他,不能令他信服,总不会是劝的人都没有水平、都没有口才,揣测起来,该是这些好心相劝的人所说的修行法门,与有繁忙政务的张付县长机不相应吧。阿翔几句话能令张付县长完全信服,一闻之下喜出望外,一意求生,而且急于要把这种利益也让他妻子得到,正是唯有阿弥陀佛的本愿才能深契我们这个时代烦恼众生的根机呀。
        张付县长,也可以说宿善深厚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