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NG BETWEEN THE LINES中译序
如何读懂一个上市公司,这个问题似乎问得很怪?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怎么需要去读懂呢?这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悖论。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企业之外的人永远都没有企业内部人更了解其自身的情况,而后者的内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站在不同岗位,对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程度也不同。
上市公司的好处就在于,作为一家公众投资的公司,有责任和义务向广大的投资者说明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发展等各方面的情况。此时,只存在一个问题,即作为最了解内情的首席执行官,他是否真实坦诚地向公众披露了应该交代的每个细节。致股东信就是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与公众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业内真正运用这一工具最拿手并享有良好声誉的CEO是巴郡公司的现任掌门人沃伦·巴菲特。但那不是孤例,假如真是那样的话,也就不会有这本书了。
本书作者是瑞德豪斯排行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而该公司的一项主要咨询服务就是对上市公司做出排名。为此,该公司研发了一种以公司冠名的可持续商业模式评估体系。该体系由7个部分组成(见下图),包含了130个话题,通过对每个话题打分并加总,对上市公司进行排名。迄今为止,作者用这个体系已经评估了1000多封上市公司CEO致股东信。从这个角度分析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对其发展前景和风险进行预测,确实是一项创造性的成果。
面对一份上市公司年报,我们如何从中找出真正能反映出公司经营实绩和风险的信息呢?中国读者和股市参与者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一般而言,中国上市公司的年报并不注重董事长致公众的信,尽管这部分内容通常放在了年报首页的醒目位置,但其内容却多数是陈词滥调,甚至让人怀疑是否每年只是在前一年文稿的基础上略加改动的敷衍之作。而管理层讨论这部分的内容,往往是年报中最为集中讨论经营状况和原因分析的章节。我们可以参考本书的理念和做法,对关注的上市公司做一个类似的分析,结果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
中国上市公司与中国资本市场一样,还非常不成熟,存在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其中不诚信问题非常突出。如果一个企业还习惯于做假账,或根本对股东知情权无动于衷,那么分析其年报,必然是缘木求鱼的无益之举。好在我们看到资本市场的监管正在加强,而且市场上也并非漆黑一片,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作为投资者,我们还是应该提高自身辨别好坏的能力,通过定量分析(对财务数据进行解读)和定性分析(仔细阅读管理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读懂一家上市公司。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和有意义的方法论。
(译者:郑磊 龚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