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条底线”,官员、官媒、网民应共同坚守


 “七条底线”,官员、官媒、网民应共同坚守

近期,拥有超过1200万粉丝的超级“大V”、微博认证为“天使投资人、微博打拐发起人之一”的薛蛮子,因嫖娼被抓后,又查出其涉嫌聚众淫乱,还常拖欠嫖资,这些涉案“失足妇女”指认,薛必群是她们的常客,被称为"老顽童",尤其喜欢在同一地点一次连续招嫖或同时与多名女性聚众淫乱。

笔者感到纳闷,薛蛮子都60岁的人了,如此频繁嫖娼,且有“一龙多风”的癖好,实在是令人惊讶,估计是长期吃西洋参的结果;而拥有亿万身家的薛蛮子还拖欠嫖资,则令人不敢相信,难道嫖资也要按期结算?

鈥溒咛醯紫哜潱僭薄⒐倜健⑼裼餐崾不太赞成正规媒体过分将这样一件普通嫖娼案,或聚众淫乱案和薛蛮子的“大V”身份或其他身份紧密联系在一起,更不赞成《新闻联播》用3分钟时间播出该案。而难以想象的是,媒体首次披露薛蛮子嫖娼的新闻时,还特意将其父的革命工作经历(官至部级)较为详细地列举出来,一位媒体从业者针对铺天盖地的《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嫖娼被抓》、《微博大V薛蛮子嫖娼被抓》,在微博上建议将标题修改为《红二代薛蛮子嫖娼被抓》。

而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薛蛮子还是网络“七条底线”的倡议者。就在薛蛮子被抓的前13天,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举办的“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上,由网络名人达成共识,形成“七条底线”让全国网民共同遵守,而薛蛮子正是这些“网络名人”中的一位。

依笔者对“七条底线”的理解,这应该不仅仅是网民应该遵守的,而应该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共同遵守的。具体来说:

坚守“法律法规底线”,这是每一个守法公民应有的底线,无论网络世界里,还是现实社会中,否则就会违法违规,就会遭受法律的制裁。

坚守“社会主义制度底线”,这是《宪法》早已确定下来的大原则,大家可以探讨政治体制改革话题,但如果是攻击社会主义制度,那就明显违法了。

坚守“国家利益底线”,就是将“爱国”作为国人最基本的信仰,这应该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识,但同时也必须严格区分网上鞭挞社会丑恶,痛斥腐败现象,揭露社会阴暗面等明显“爱之深,痛之切”的发言,和“给国家抹黑”甚至“颠覆政府”等行为的关系。

坚守“公民合法权益底线”,一方面是利用这个平台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但却不能以此谋取非法利益,如“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以恶意造谣牟利行为;另一方面是不要以此侵害他人利益,比如造谣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李双江之子并非其亲生;罗援将军“1979年曾当逃兵”等等。

坚守“社会公共秩序底线”,就是提醒广大网友,互联网虽然具有虚拟性,但同样需要有正常的公共秩序。虽然网络作为“自媒体”,为网民提供了自由发声的平台,但它并不是没有任何约束的公共场所,不能认为网络没有互相监督和道德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坚守社会公共秩序,应该作为每一个公民处理任何问题的基本底线。

坚守“道德风尚底线”,就是不能借口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匿名性、相对性而漠视或否定网络道德,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说在坚守道德风尚方面,应该做到“网品如人品”,做到网上、网下始终如一。

坚守“信息真实性底线”,这应该作为“七条底线”中的最重要一条。因为对于信息而言,最忌讳的就是虚假。而防止虚假信息发布,就不仅仅是网民的责任了,官员、官媒更应率先垂范,做到不说假话、空话、大话,不发布虚假信息。

可以说,这一点对于落实“七条底线”至关重要。因为官员在正式场合下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代表官方立场,一旦说谎,带给民众的印象就是“政府说谎”,因此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此外,在“官民”相互信任度不是太高的今天,整治网络谣言就更不能只要求网民做到,官方却不受约束,尤其是影响力更大的官媒,更不能置身事外。

至于“官谣”,说远点是“粮食亩产3万多”,甚至山西绛县“红薯亩产113万斤”的荒诞剧。要说近点,如薄熙来炮制的“王立军休假式治疗”等,昨天《新华网》转发一篇题为《盘点四起"官谣"事件:先否后肯相关部门遇事撒谎》的文章,就列出了“刘铁男被实名举报,能源局新闻发言人称污蔑”及“夜店欢迎局长光临,项城官方称恶作剧”等4条“官谣”。

笔者以为,对于目前的“社会转型期“来说,各种难以预料的事件会不断出现,而一旦造成舆情事件,官方首先应本着公正的立场来处理问题,目前信息化已让社会变得非常透明,信息传递加速。可一些官员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不是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发布权威信息,而是采取掩盖的方式处理,而对于网上谣言,也不太会利用网络资源及时辟谣,使谣言迅速扩散。

至于“官媒“造谣,那更是比比皆是。笔者曾在《空置房可供2亿人居住,是用屁股算出来的》一文中,对《人民日报海外版》那篇题为《住房高空置率惊人》,称“中国660多个城市现有连续6个月以上电表读数为零的空置房6540万套,足够2亿人居住”的文章进行了有力的驳斥。此外,我还撰写过《央视又在意淫房价》等文,对央视胡乱评论房地产市场、误导老百姓的行为进行过严厉的、有礼有节的批评。

而《中国证券报》在近几年造谣某某地房产税扩容的文章可谓成篇累牍。即使在笔者《证券报屡出“房产税扩容”谣言,意欲何为》一文发表之后,此类文章还是大行其事,却未见任何部门对其进行查处,令人难以理解。

最有意思的是,针对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北京晚报》在头版头条刊发《微博热点三分之一是谣言》,并导致包括新华网等大型网站的转载,人民网及时辟谣:原文说的是“事件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并非是说热点事件的1/3是谣言。比如禽流感事件中有谣言出现,但能说禽流感事件是谣言吗?

很明显,批评微博“谣言“的文章,本身却是谣言。

针对网络谣言,笔者在27日中午接受人民网微访谈的话题,就是《别让网络成为谣言的温床》。在此次访谈中,笔者认为建设诚信网络是建设诚信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遏制谣言必须从健全法律开始。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遏制网络谣言:一是网民应加强自律,增强判别真伪信息的能力,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二是经过微博认证的网友,尤其是名人,要负起建设诚信网络的责任,引导网友追求诚信;三是有关网站应加强自律,不要以“噱头”赚取点击率,应着重建立网络诚信体系;四是加快网络管理的立法进程,查处网络谣言时做到有法可依;五是对恶意造谣,并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网民,要坚决及时予以查处;六是鼓励谣言受害者对造谣者进行诉讼;七是相关部门及人员应及时出面辟谣,以防谣言扩散。”

而想有效遏制网络谣言,还要重视制度建设。一是要建立快速有效的网上谣言举报受理机制;二是要建立规范的举报奖励制度;三是要建立快速有效的处理机制;四是要明确对信口开河的官员进行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