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中小企业创新的四大瓶颈(二)


 制约中小企业创新的四大瓶颈(二)

 

第二,创新环境不佳,创新体系不健全

 

创新环境不佳主要表现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创新人才流动、缺乏技术交流、缺乏产权交易等高效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侵权会严重挫伤企业创新积极性;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公平,存在较为普遍的地方保护、恶性竞争和要素价格失真。例如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由于创新产品的外部效应较强,中小企业创新的收益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假冒和侵占。创新要有较大的投入,包括资金投入、人力投入和时间投入,如果创新的受益不能弥补前期的投入,或者收效甚微,谁还愿意干这“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在外部制度环境不完善,尤其是在知识产权和专利制度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动机就会减弱,而跟风、跟随与模仿的动机和“免费搭车者”则会增强增多。

创新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是“产学研”结合尚待紧密。长期以来,我国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关作为创新的主体,导致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挂不上钩”,“对不上号”,阻碍了创新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强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中小企业的实力有限,很难独立设置科研机构,据介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技术开发机构的比例只有25%。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关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进行创新,不仅是解决中小企业创新实力不足的非常现实的办法,而且对于创新的长远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但是,目前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关的“创新联姻”,缺乏一个有效的平台,而且高等院校和科研机关“架子”很大,往往要的“彩礼”很高,弄的中小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