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和社会的创新“十问”


 中国企业和社会的创新“十问”

赵伯平

    先看什么是我的创新“十问”。

一问“中国企业和社会为何学(欧美技术和管理)而微创,或学

而不创?”

二问“中国企业和社会的创新为何顾了技术的此而失却管理的彼,或只讲技术创新,不谈管理创新?”

三问“中国企业和社会为何是一次性创新,而非连续性创新?”

四问“在中国企业和社会,能“大胆”创新的为何往往是老板(一把手的领导)一个人,而非包括研发人员在内的其他人?”

五问“中国企业和社会的创新驱动为何常常是来源于单个的人,而非一个能有效激发创新的机制?”

六问“中国企业和社会为何频现创新者穷、创新者死的尴尬?”

七问“中国企业和社会的创新文化培育,为何难以跳出‘就创新论创新’的窠臼?*

八问“中国企业和社会如何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确保他们在创新时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面对上司和老板说‘不’?”

九问“中国企业和社会如何去有效平衡‘行政管理所需的层级’与‘创新管理所需的扁平’?”

十问 “中国企业和社会的创新为何大多是商标创新、包装创新、广告创新和外观创新?”

再看我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创新“十问”?

“创新,势在必行”是日前在中国大连举行的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

不用说,类似的创新型国家、科教兴国、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学习型组织、企业家精神、知识经济等名词在中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就一级又一级,一年又一年地讲了N的平方的平方篇,虽然实际的效果几近于零。

为什么中国企业和社会的创新效果总是几近于零?

因为我们中国企业和社会对创新总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和其三;

因为我们中国企业和社会对创新总是叶公好龙,创新好,但一讲到创新需要平等、自由、多元、宽容等马上就不好,就不了了之;

因为我们中国企业和社会对创新总是只要、只欣赏创新的苹果,不要创新的苹果树干、枝、叶,更谈不上创新的苹果树根;

什么是创新的苹果?

即我在《以权威破除权威》一书中提到的三面蓝旗之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首脑之术是创新(鉴于篇幅,这里只点到为止)。

什么是创新的苹果树干、枝、叶?

即我在《以权威破除权威》一书中提到的三面蓝旗之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首脑之法是公平公开公正的自由竞争制度。

什么是创新的苹果树根?

即我在《以权威破除权威》一书中提到的三面蓝旗之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首脑之道是以创新为核心理念的文化体系。

如此,中国企业和社会要想真正在创新上有所为,就不能不勇于面对我这里创新“十问”;就不能不深入骨髓,深入树根去挖掘制约中国企业和社会创新的毒瘤和毒素;就不能不努力从文化的的源头上着手,不遗余力地剔之,除之,反复抓,抓反复。

备注:

何为就创新论创新?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我们不但要鼓吹创新第一,而且要将创新第一置于由创新、公平、公开、公正、自由、平等、民主、科学、自尊、竞争、规则、冒险、团队、沟通、协调、开放、全球化、和谐、学习、专业、精细、系统、多元、宽容、简单、合理的私和适度的公、双向互为忠诚、重业绩重个性重能力等在内的28个理念构成的文化体系中来鼓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