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的铅笔经济学非常出名,通过一只铅笔的制作过程强调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重大作用,它将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信仰、不同种族的人集合起来而彼此互不认识却被组织到这一生产过程当中。
但是,铅笔是怎样提出来的?如果没有碳的发现,又有谁会设计出铅笔?如果碳的这一用途不被人们发现,即使碳在其他方面被广泛使用,也不会有人去设计铅笔,市场边界由此可见,问题是经济活动的变革是市场促进的,还是反之,是经济活动的变革促进了市场呢?如若后者,经济活动的变革又来自何方呢?
时下年轻人的创业多来自互联网领域,市场的需求不断被发掘出来,通过互联网的信息统合和分享功能便利了社会活动和人们的生活。这些创新都来自同一个源泉,都来自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持续普及。其他领域的创业也广泛存在,但是影响没有前者如此明显,因为缺乏比较显见的创新因素而且基本上是由市场机制所引导的。
上述比较突出互联网技术革新活跃所发挥的引导作用对市场的影响力,那么,它不是由市场活动所推动的吗?是的,一项重大革新被 引入市场之后,市场的主导作用便显现出来,同时它的革新又对市场发挥莫大的促进。这样一个阶段,即尚未完全市场化的技术革新引发的经济活动的变革,正是问题所在。
人们也许会想到专利,它来自市场经济活动,其本身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产物,特别是改进型的专利方案或者说被推入市场的专利,基本上是从市场经济活动的需求来,到满足市场需求而去。那么,这跟互联网技术革新有什么区别吗?或者说对市场经济而言,其地位有何不同呢?
专利本身是一种经济事物,它完全按照经济活动的要求而来,是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产物。而且,专利并非能够对一种产业或者某个行业带来变革,它的价值附加在市场上的产品当中。互联网技术通过市场活动获得提升,也往往是应用层面,真正的革新,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力的变革并非由此而来,依旧处于产学研相结合的阶段。
诸如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经济活动的创新对市场的促进为市场带来了实质性的突破。时下人们相当关注经济依靠投资还是依靠消费,主流意见还是倾向于考消费驱动经济增长来实现重新平衡,但也有为投资驱动辩护的,认为依靠投资驱动的基础依旧存在,远未结束。那么,不管消费还是投资驱动带来的经济活动是否会促进市场发生变革呢?如果经济活动本身依旧以原有的市场机制为依托,对实现经济再平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任何政策改变如果仅仅希望通过市场化机制获得因应是没有结果的,只有那些带来促进市场发展的具有有种变革意义的经济活动的政策才会获得期望的结果。
人们认为市场活动本身存在很多变革的现象,通过某种转换实现了对市场的变革,比如银行业采取以贷款获得的房屋作为贷款的抵押开展业务,将以某种资产抵押、贷款、购置房屋调整为贷款、购置房屋、以购置的房屋作为抵押,这种市场活动自身的改变在一时间激发了经济活力,当然这并非指次贷危机。这改变了市场机制,重塑了经济,这是由银行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不过这种对市场机制的改变也是以影响人们经济活动来实现的,人们的消费能力并非真正提高了,而是人们由此不得不作出更多消费的选择。不过,如果人们的实际收入不能获得明显的提高,不足以坚实的支持消费活动。
人们经济活动的改变并非仅仅以收入作为基础,具有中学水平的农民工和具有博士学位的职员,如果他们的月收入大抵相当,一方面,这些收入对农民工或许是极大的改变,能够改变他的经济活动;但另一方面,潜在的人力资本决定了农民工收入不稳定和长期前景的平淡,又会使得他相比而言更不易改变自己的经济活动。具有博士学位的职员因为所处环境不同,不得不通过比较周围的人做出改变。因此,人力资本是潜在的价值,对经济活动的改变作用匪浅。仅仅通过看得见的资本价值来评判经济活动有失偏颇,那些看不见的资本价值往往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
城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还是通过城镇化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旧是不断辩论的话题,现在应该想到的是城镇化可以促进市场发展吗?而这又是通过什么资本转变、经济活动变革来实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