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员工管理更要给力!


 问题员工管理更要给力!

文/著名中高层管理培训专家胡一夫
 
 
 
前言:
 
作为一名领导者,倘若不多个心眼,你常常会成为这类人利用的对象。更不用说借他们什么力啦。那么当你了解到某个人带有这种企图和动机时,你该怎么办呢?一般说来,不必因为发觉对方的这种动机而不与其打交道,也不必感到气愤,只需适当地把握这种交往的程度和分寸,少向他们提出什么要求即可。
 
作为领导者,碰到一些事事不合作、工作态度又差的人,当然头痛;可有时遇到一些自作聪明,事事想帮忙,可惜愈帮愈忙的人,一样令人啼笑皆非。遇到前者时,你还可以骂他一顿,他改不改是一回事,最低限度自己出口气。遇到后者时,见他工作得满腔热情,即使是搞乱了自己阵脚,但也不好意思骂他,这才令人生气。
 
著名中高层管理培训专家胡一夫(官网www.zibenyunzuo.net)表示领导者对付这类员工,千万不能用责骂的方式,这可能使他以后不愿意与你配合,甚至可能对你产生反感。试想有人全心全意地为你解决问题,你不但不欣赏,还骂他一顿,这感觉一定不好。既然骂之不得,惟有用软功化解。多谢他们的诚意和帮忙,从正面肯定他们帮忙的价值,之后再解释一下他们犯的错误,最后替他们找个台阶下。甚至可以在最后把错误归在自己身上,是自己解释不全,才会累他白花精力,那样他就会十分轻松地接受
意见。
 
其实,只要适当引导,自作聪明的员工不难训练为可以借力使用的员工。不要放弃他们,这些人可能是公司重要的人才资源。对一些爱扯皮的员工,你在调查一番后,也许就会发现他有善交际的特点,那么你就把他调到公关部门去。
 
当然,这些人调动之后同样需要继续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缺点,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能量。对于这类员工,要借他们的力,必须谨而又慎。
 
对于程度严重的扯皮者,由于这类人的毛病多已成习惯,由来已久,极难改掉,甚至连改善的希望都很小。而且,靠批评教育又起不到丝毫作用,那么对待他们,只有一个有力的武器,就是"纪律"。对付那些因为琐屑小事而扯皮所造成的不应有损失,绝对不能手软,该降职的降职,该扣奖金的扣奖金。其次,在适当的时候让他出一下丑,刺激一下他的自尊心。同时,还可以利用这种做法教育其他职工,让他们给大家起个警戒作用,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
 
著名中高层管理培训专家胡一夫(欢迎预定中高层管理培训课程:13733156404 )认为当然,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们如果做出了成绩,也应照奖不误,不能因有些"前科"就把后来的成绩也否定了。这样,方显出你这个领导人的风度。领导的年龄若比员工高一些,工作经验丰富一些,对员工的管理就会比较容易些;但如果领导的年龄较轻,而其员工又是一些工作经验丰富者,并且这些员工还倚老卖老,那么管理工作就会有很多困难了。
 
对待倚老卖老型的员工,年轻的领导者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首先不能恃权傲物,向员工摆出一副上司的架势。要得到他们的支持,就得了解他们的心态,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他们。有些年长的员工倚老卖老,对公司的规章制度置若罔闻,甚至故意挑战领导的权威,如果领导视若无睹,他们便会变本加厉。如果领导立即指责,他们又找出诸多理由推搪,甚至运用其影响力,怂恿其他员工采取不合作的态
度。
 
年轻的领导遇到上述问题时,除了必须指出对方错误的地方之外,而且要以严肃的口吻告知他们,他们的行为已经影响到公司的运作,并且有可能会损害公司的利益,这对他并没有好处。但切忌有情绪化的表现。过,作为领导千万不要对这类员工存有偏见,以免影响合作。
 
公事公办、就事论事的态度,会提高双方的合作性。年资长的员工,自然对工作有一定的心得,你大可诚心地称赞他的工作表现,并经常向他们请教,你只有尊敬他们,视他们为公司的宝贵财产,他们的心理才能平衡,才能心甘情愿为你服务。"你敬他一尺,他便还你一丈",同时你又巧妙地借用了他们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细数办公室里的成员,你会发现,员工总有各式各样的毛病:惯性迟到、彼此间水火不容、不珍惜公司资源、开会不提意见、爱八卦公司事务、一受完训就离职……尽管这些只是小问题,是,它们很小,但五个小问题、十个小问题,每个都减损公司一点,久了、多了,会不会累积成伤害企业文化、降低企业效率的大麻烦呢?不无可能。
 
我不打算去分析这些现象,也不打算将这些不同类型的问题员工进行归类,但我想给这些管理者提几个问题,并且谈一些个人的观点。管理者在考虑怎样对待或者正在为这些问题员工而苦恼时,建议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你认为他们有“问题”?
 
你认为有问题和没有问题的标准是什么?你自己是否说得清楚这些标准?员工是否知道这些标准?是你自己个人喜欢的标准还是企业规定的标准?如果换你来做员工,你愿意接受这样的标准吗?你认为这样的标准合理合适吗?在乎这些标准有必要、有意义吗?
 
如果以上过程被称之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那么如何解决问题,请看下面的内容,我们进入今天的讲座——《问题员工管理技巧》。每个企业都有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员工”,管理者不管是采用“淘汰出局”,“委曲求全”或是“网开一面”,这些都不是理想而有效的管理方法,对“问题员工”处理不好,不要说没有好员工,只怕还会激化矛盾,甚至让整个销售团队变得“内讧”四起而最终一盘散沙,恐怕连公司的良性发展都难以为继。
 
管理工作中最棘手、最让人头痛的就是对“问题员工”的管理了。每一位经理都是渴望成功的,但是那些不能或者根本不愿意好好表现的员工却拖了经理们的后腿。他们的消极想法和糟糕表现与经理的期望相差甚远,以至于在经理和这些“问题员工”之间会产生几乎不可解决的沟通问题。经理在面对日常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腾出手来解决一大堆额外的麻烦。带来这些麻烦的仅仅是极少数的“问题员工”,但就为了解决这些麻烦,经理却不得不花费超乎寻常的时间和精力。欢迎进入著名企管专家胡一夫老师的课程《问题员工管理培训》,寻找问题员工管理的全面解决方案!
 
开宗明义地讲,人本管理的要义就是通过别人的工作来达成自己与组织的目标——因此,管理制度要有应对方案,对员工进行动态管理,个人职业规划指导,针对员工存在的不同“问题”,深入挖掘,探其实质,找到“问题”的症结和关键需求,,“问题”员工才能真的不会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当然如果“问题员工”确实一无长处,那就可以让他把问题带出企业。
 
在任何一个马群里,都可以发现这个充满哲理的现象:马蝇会不时地在马匹身上叮上一口。马被其叮咬后,疼痒难忍,便用尾巴不停地驱赶;若拂之不去,就会发足狂奔,企图将其甩掉。结果被叮咬的马不仅没有血尽身亡,反而由于不停运动,生命力更加旺盛。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组织类似于马群。而那些个性鲜明、我行我素,同时又是能力超强、充满质疑和变革精神的员工,就是企业中的“马蝇”。在一些组织中,他们被叫做“问题员工”,甚至上了“黑名单”,因为他们难于管理。
 
有一个经典故事经常被胡一夫在课堂上引用——这个故事来源于新近翻译出版的IBM商业魔戒三部曲之《小沃森传》中:1947年,小沃森刚刚接手IBM销售副总裁。一天,一个中年人沮丧地来到他的办公室,提出辞职,因为他原来的导师柯克和小沃森是竞争对手,他确信小沃森主政后会把他挤垮。这个中年人就是曾任销售总经理的伯肯斯托克,才华横溢但一度受挫。
 
没有想到,小沃森对他笑着说:“如果你有才华,就可以在我的领导下展现出来,在任何人的领导下,而不光是柯克!现在,如果你认为我不够公平,你可以辞职。但如果不是,你就应该留下来,因为这里有很多机会。”伯肯斯托克留下来了,并在后来为IBM立下了卓著功勋。小沃森说,“在柯克死后,留下他是我最正确的做法。”事实上,小沃森不仅挽留了伯肯斯托克,他还提拔了一批他并不喜欢但却有真才实学的人。
 
这个故事体现的精髓,后来构成了IBM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营养来源。“吸引、激励、留住行业中最好的人才”如今已成为IBM人力资源工作的宗旨。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伯肯斯托克是IBM历史上一只很大、很厉害的马蝇。国内企业来说,这些“问题”员工分布在团队的各个层面,虽然数量不多,但对于团队管理者来说,也足够“闹心”的了,他们的存在,令管理者“如鲠在喉”,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对付”这些“问题”员工:要么是“专政”,即将这些难缠的“问题”员工或工作“禁闭”或“淘汰出局”;要么就是“委曲求全”、“网开一面”,即对这些“问题”员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时“太岁爷头上动土”也姑且忍让。
 
公司企业的管理中,最令人疲于应付的就是“问题员工”。老板都希望把精力投放到企业的运作与经营上,但作为“以人为本”的公司机构,就不能不好好看待“问题员工”的问题,以导正其作为。老板不易做!
 
老板不是老师,老师的天职之一是解答学生的问题;但如果遇到问题员工,老板们又该怎么处理呢?企业或公司管理工作中,最令人疲于应付的就是对于问题员工的管理了。每一位老板都希望对员工问题的关注减到最低,而尽量将精力投放到企业的整体运作与经营,以期在最大程度上盈利,但是那些不能或者不愿好好表现的员工却常常都在拖老板们的后腿:迟到早退、抱怨连连、挑拨离间、不服指令、阳奉阴违、浑水摸鱼、效率低下……各种问题,处理起来都很棘手。究竟应该怎样管理问题员工?
 
有的组织选择放弃,即辞退,但放弃一个员工对于组织来说是要付出很大成本的,比如:离职前成本、分离成本、空缺成本、再雇用成本。另外,辞退一个员工还有可能对其他员工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但一个好的组织应该能够尽力接纳每一个员工,并对症下药,解决他们的“问题”,发挥所长,避其所短,使他们由问题员工变为高绩效员工,进而使组织成为一个员工关系融洽的高绩效团队。
 
总之,员工与老板之间并不是敌对关系,说到底,其实是合作互利、求取共荣。胡一夫老师表示——在不违反大原则、不触及大问题的前提下,“问题员工”都有被改造成优秀员工的机会;作为老板,只有探清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根据不同问题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解决,从而将各种内部问题在萌芽状态就消灭,发挥团队的合作,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