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我保护的认识
喻建国
自我保护是个体维护心理平衡的一种自发性行为,即通过压抑、补偿、文饰和升华的手段改变对心理紧张的主观感受,掩饰不能接受的内在冲动和虚拟现实环境的危险,用以减少痛苦以及对痛苦的意识,达到心理平衡的行为反应。
个体用以满足所在时空要求的克制本身原有冲动的心理操持称为压抑,它能够带给个体满足所在时空要求的成就,但是也埋藏着个体的痛苦。操持压抑的个体在满足个体所处时空的要求以后,由于可能是在痛苦的操持中完成的,相应地还会让个体讲话的时候发生口误,写字的时候发生笔误,有时还会在感觉器官的感觉操作中,发生异乎寻常的反应,在记忆中显示莫名的遗忘。操持压抑的个体经常处于有效但不悦甚至是痛苦的约束中。经常把感情留在意识里,而从意识中排除了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个体总能有效发展本体中有缺陷的器官,而这种有效发展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补偿。或突出发展能补偿这种缺陷的其它功能来实现补偿。如弱不禁风的人可通过锻炼来克服身体的虚弱;双目失明的人可以全力发展本身的听觉能力;这就是补偿的展现。有时由于过度补偿,原来个体的生理缺陷还能够变成生理强项。如特迪•罗斯福从非常虚弱的孩子变成一位强壮的野外作业工人,迪莫斯弗思(Demosthenes)克服了言语障碍后成了一位伟大的演说家。
当个体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对所追求的东西加以贬抑和打击,称为酸葡萄,对自己已经获得的东西加以推崇和赞美就称为甜柠檬。这是个体无法达到目标时而产生的一种防御心理,通常是用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为的正确,从而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平衡。考试不及格,则说考试太难超出要求;容貌平凡的女子则说“自古红颜多薄命”,“红颜是祸水”;追不到女朋友的男孩说“这种女人品德不端,水性杨花,嫁给我,我还不要”。这些就是心理学中所谓的文饰,又称合理化,阿Q精神就是这一心理的中国式反映。
个体将平时生活中的一般化内容加以美化和崇高化,从而对平时生活享有美感和快感,这样的一种处置方法就是升华,是个体心态成熟的一种表现。人们生活在现实中,生活中大量存在的都是极其普通和平凡的内容,一般地说,它不大会激起人们的激情,不大会带给人们幸福和快乐的感受,但是经过美化和崇高化以后,那些一般生活内容中潜在的美和深藏的崇高涵义悉被探得和揭示,从而那些一般生活内容就将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耀眼宝光,操持者的内心不禁喜遍全身,对操持内容爱不释手,并且全身心充满幸福的感觉。
人是需要自我保护的,否则人是很难在现实世界中生存的。在现实世界中,人要善于利用法律、制度、纪律充分地保护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