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企业“爱恨交加”的90后!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面对越来越多的90后成为职场新人,企业可以说是“爱恨交加”。90后被看做是敢说敢做、崇尚自我的一代,如今他们逐步迈入职场,有的我行我素、个性张扬,有的行事低调、谨小慎微,也有的被批不虚心、没有责任感。初入职场,90后到底该如何表现?
90后敢说敢做、崇尚自我,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相比于70后、80后,更敢于向企业提要求、提建议,并期望获得认可。这也可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他们有自己的行事方式,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个性,我们应该适应这一点。
90后比较多的存在不够踏实、怕吃苦等特点,加上个性极强,敢爱、敢恨,工作稍有不顺可能就会跳槽或闹矛盾,甚至会直接炒老板鱿鱼。对企业来说比较难驾奴,有企业直言,面对90后,想用不敢用,用了怕难留。他们初入职场,看到的大多是表面现象,并不知其中的深浅就开始发表意见,有时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一旦不被采纳,他们还会抱怨“为什么不肯听我的”。
“90后”个性张扬不愿随波逐流,有着新颖的创意和无限的想象力,但当他们走上职场时,个性十足的“90后”却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职场风险。对近年来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了分析,发现涉及“90后”的劳动争议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其中“90后”作为被告的案件占了大部分,缺乏团队忠诚度,过分依赖网络,同时对传统的职场文化缺乏了解和认同是“90后”成为被告的最主要原因。
职场新人小周去年九月刚参加工作,在某公司担任设计师助理,负责产品的研发工作,因为工作性质特殊,小周刚入职公司便对其进行了与商业保密问题相关的培训,在劳动合同中公司也与小周约定,一旦泄密公司商业机密,公司就有权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相应的赔偿。
随着微博、微信等即时沟通工具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也提醒“90后”职场新人们,要提高保密意识,避免因一时疏忽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同时也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利影响。近日,智联招聘推出2013年秋季跳槽特别调查。
结果显示,90后的跳槽意愿高于前辈。调查数据显示,67%的90后有跳槽意愿。原因主要是进入职场后发现“现实与理想的落差”,随着对工作的逐渐了解,90后职场新人越来越认识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是什么,跳槽意愿也就随之提升。谭老师表示,一方面企业应该加强对于90后员工的引导和培训,90后员工如一股活水,用好了将会给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而对于90后员工来说,跳槽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谋定而后动,要多观察多思考多询问。
历经了市场经济发展、就业模式转变、WTO加入、金融风暴洗礼等社会经济变迁,“90后”大学生的个性上印刻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解放、积极上进、求真务实、敢说敢干、独立负责,同时他们自我意识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功利心也强。这些独特的“90后”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就业的看法。
就业观是一个人对就业的认知和态度,它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就业方面的具体体现,它指导着一个人的求职行为,对求职成功具有导向作用,指引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那么,“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呈现出哪些新特点呢?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意识形态,在不断冲击着“90后”大学生的职业兴趣,从而出现“90后”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多元化倾向。这种倾向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方式的多样化上。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生的“90后”大学生,他们处在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家庭成长环境使得他们有条件去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从而成为多才多艺的“90后”新青年,所以,他们不一定根据自己的专业找工作,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这种多元化的职业兴趣和多样化的择业方式体现了我国社会的进步。
谭老师(预定企业管理培训,请联系13733187876、13938256450)表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90后”大学生在衣食无忧的家庭中长大,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了他们的生理需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更能带来安全感、归属感、尊重感和自我实现感。因此,“90后”大学生更倾向于工作相对稳定、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企事业单位。
政府机关成为“90后”大学生比较看重的职业。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企业的容纳能力减弱,出现了人才过剩的情况,工作开始出现不稳定因素。而公务员职业具有的稳定性强、福利高、制度正规、社会地位高、退休后保障健全等优势促使许多“90后”大学生向政府部门靠拢。政府高薪、体面、舒适的工作,迎合了“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
谭老师表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90后”大学生的就业理想和就业目标越来越理性和务实。他们能够理性地看待社会现象,并根据自身实际客观地调整就业理想。他们注重薪酬福利,注重假期休闲,注重工作生活平衡,注重发展机会,趋向于给自己带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工作,就业心态也更加务实。他们的理性就业观如一盏明灯,正确指引着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使他们在纷繁复杂,充满变幻,充满挑战的社会竞争中更加坚定、自信、从容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