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否真该被称作是巴蜀?


四川是否真该被称作是巴蜀?

巴人入川因历时短促而只能被视作一次短暂的入侵。它在整个从在川渝地区设立巴国以来的三千多年的时间里,抵达四川东部的中枢川渝地带的时期,大约只持续了不超过三百年。这种大约只有7%左右的驻扎历程史的巴人对四川的占领时期说明,巴人入川并非迁入定居的演绎史,而只是一场失败的入侵。其后巴人向长江下游的退却,甚至于达到了退隐乃至于消失的境地更说明,巴文化与巴人种并没有对四川自张仪灭巴以后的人种史及人文史产生派生性的传承与影响。

在由此而来的四川史中,四川已不能再被说成是巴蜀,因为它既不是巴+蜀,也不是巴蜀参半。四川东部地域迄今仍存的深山土家族的族属,在学术上只能被算作是疑似巴族后裔(而且大半可能是巴族后裔与当地原就有的川蜀僰族土著相混合的杂居后裔,而且,更大的可能是这些后裔究竟属谁可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蛛网般的分支系统),即便如此,也只能证明三千多年前入侵四川的巴族前锋,很快就被遗弃在了无所作为的东部深山里,以便对其真正故乡的鄂西起到一个良性的屏障或过渡的适宜作用。

巴人的故乡在鄂西,至少在他们沿汉水南迁并直至魏晋前后都是如此;巴人的故都在原属巴郡的荆门,而无论他们野蛮的祖先是否真的占领或丢失过在重庆的军事要塞。

就此,如果连四川都可以被叫作巴蜀的话,那还不如直接叫它为鄂川。因为倘若巴蜀能被视为四川,那么,它们的真正主人应当是蜀僰与鄂西的连襟。

正因为鄂西巴族入川抵达重庆乃至于巴西的荣隆与巴南及川东北的巴中并非长久之态,巴族在四川的一闪而逝只能被视同为鄂西的一次无关宏旨的对川蜀的侵犯。此前,巴在鄂西,此中,巴的重心仍在鄂西,只是军事前锋抵达了川东,此后,巴仍在鄂西,但却不在了川渝。

形象的说法是:巴是趴在川蜀篱笆上的一只恶犬,当然也是蹲在鄂楚院门旁的一头恶煞。巴最终被鄂楚所矮化,甚或奴役并直至同化融灭,而在此之前巴就已被秦国的致命一击而从川地中消失殆尽。

巴没有从川史中遗留下来,更没有传承下去。迄今谁也说不清巴文化的属性与完全雷同于原始图腾的所谓文化形态,更谈不上它与后继的川地人文之间有何关联?而这种状态恰恰与巴族在川鄂之间的历史性消失相互关联。

巴文化非川蜀本土文化,巴族非四川土著族人,巴人并没有长久于川渝,而后又去向不明,如此,谁也不能以地面上刮过来的一阵风,来命名这块土地的归属与人文源流。

事实上,四川的原著民就是川西的羌藏,川南黔北的僰族以及同属僰族渊源的蜀国;鄂楚的原著民是楚人;而巴人只是在川鄂两邻之间打进了一个楔子。巴族先犯楚而不利,遂又犯蜀,再不利之后又引秦灭蜀,最后殃及自己。巴在川鄂之间的居间捣乱史短促而愚昧,以它来定义四川境地与人文属性显然是一大对历史的望文生义的荒谬错误。

 

老夏

201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