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科学》刊登的魏干的这篇文章的观点,其实是很低劣的,很一般的,不值一驳的,为什么呢?因为,在这里,魏干并没有详细区分贪腐的人群和向往腐败的人群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这是其文章低劣的核心根源,不科学的核心根源,无价值的核心根源。试想,权势阶层的贪腐,官商勾结,和一般民众的向往腐败,能是一回事吗?两者的社会地位,所掌握的社会资源的大与小,生活中谋生选择余地的大与小,都是有着严重的区别的,决不能混为一谈,如果非要混为一谈,就是有意在替权势阶层的贪腐开脱罪责,在为贪官污吏和血腥资本家的腐败及掠夺打马虎眼。封建帝王的家天下,大资本家的金钱帝国,是一种专制统治;一般农民的向往帝王般的富贵生活,一般市民向往大资产阶级的富贵生活,是一种小民的不健康不切实际的空想。这本身就不是一个阶级阶层的事,阶级属性就不同,决不能混为一谈。
另外,魏干的这篇文章之所以错误,还在于一点,把共产党员及领导干部的三个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和人民对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要求其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对大资本家的发展先进科技生产力的要求,对促进共同富裕的要求,对大资本的监督制约,给弱化掉了,忽略掉了,抹杀掉了,把领导干部及大资本家和一般群众等同混同在一起了,这是很危险的,很不正确的。
所以,反腐,需要我们人人都从自身做起,但是,关键的不在这里,关键的是,尤其需要广大的领导干部及大企业家资本家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更加需要人民大众对领导干部的公权力的监督制约,社会主义对大资本家的监督制约,加强人民民主的制度建设。一个是领导干部企业家资本家不贪腐,不官商勾结,一个是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对领导干部公权力和对资本家金钱权力的监督制约,使之不敢贪腐。前者是自我的软约束,自我的思想道德教育,属于精神文明的层次,易于流于形式,易于糊弄人,看不见摸不着,作用很有限,后者才是他方的社会大众的公共合理的相互监督、最终团结一致的硬制约,上升到根本性长久性和稳定性强制性的政治文明高度的硬制约,此方为反腐的大计,切实的物质性的高屋建瓴式的顶层设计。
民主政治建设不给力,人民大众对领导干部的公权力的监督制约,社会主义对大资本家的监督制约,不发挥重要作用,这个民主制度不形成,不要奢谈什么文化反腐,所谓的文化反腐,首先的应是制度反腐,是以人民大众当家作主人的制度反腐。
最近的人民日报白龙的一篇文章分析的就比较好,比较到位,说“惩治腐败,归根结底是权力监督问题。”“制度反腐,不仅要体现在查办案件的过程中,更应反映在制度建设的方向上。建立起对权力的制约机制,应成为反腐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从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做起,以民主决策取代‘一把手说了算’,以公开透明取代私相授受,实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人民日报的这里还需加上一句话,即社会主义的人民大众对资本家金钱权力的监督制约,对大资本的监督制约。
附:
2013年第1期《民主与科学》魏干(
我们恨官员贪污腐败,却又在拼命地报考公务员;我们咒骂垄断,却又削尖脑袋往高薪单位里钻;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时却又忙着找关系……这就是当代中国人的真实心理写照。贪腐本是一种邪恶,却在今天被国人当成了一块“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这在无形之中为腐败提供了一种纵容的土壤。“羡腐心态”的危害是极其巨大的:其渗透性强,即使社会地位卑微的从业人员,手中只要拥有哪怕微不足道的权力,一旦有机会、有可能,也会淋漓尽致地发挥羡腐“文化”的“功能”。
其实,贪腐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腐败的麻木和容忍。在物欲漫延的社会里,腐败就像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无形制度、一种人人都要遵循的“潜规则”。在这种“潜规则”之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们要打破这种社会“潜规则”,就必须彻底走出对腐败文化的漠视,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要放弃千百年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思想。
今天,腐败还正在侵蚀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人都难以置身其外。我们已习惯了用腐败的观点看问题,用腐败的观点指导生活;也已经学会了嘲弄清廉正直,学会了压制纯洁善良,我们成了正直道德和良好品德的扼杀者。腐败不仅影响我们的制度,而且影响我们群体和社会的品质,因此,制度反腐是必要的,文化反腐一样重要。反腐,必须从每个人自身做起。
人民日报:中央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劲头反腐2013年09月03日人民日报
紧握制度反腐的戒尺(人民时评)
制度反腐,不仅要体现在查办案件的过程中,更应反映在制度建设的方向上
随着薄熙来案件的公开审理,刘志军、李春城违法违纪行为的相继查处,近期,一批涉嫌贪腐的高官被严厉查处,百姓称快。和几个月前网络反腐揪出“表哥”杨达才、重庆雷政富等贪腐分子不同的是,这些官员的落马,从发现线索、启动调查到公布消息,纪检监察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李春城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22天被“双规”并向社会公开,到近期中石油高管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十八大之后,中央正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向人民群众展示反腐的决心和力度,制度反腐进入新的阶段。
今日中国,贪腐可谓“全民公敌”,既侵蚀几十年改革发展来之不易的成果,也损耗着党的公信力和凝聚力。从世界历史的经验看,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动期,往往也是腐败的高发期。而惩治腐败,归根结底是权力监督问题。正如有人总结,当权力失去20%的监督时,它就蠢蠢欲动;当权力失去40%的监督时,它就破门而出;当权力失去60%的监督时,它就铤而走险。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这段时间,制度反腐正呈现新的特点。一方面,明显加大了对群众举报、网络反腐的受理,使之成为制度反腐的有力组成部分。雷政富网上被曝光后63小时即被免职并立案调查,中纪委监察部、中组部、最高法、最高检以及国土资源部等部门主动在国内重点网站推出网络“举报监督专区”,民间力量通过网络加强举报监督,纪检司法迅速跟进,二者有效有力地结合起来,无论是速度、力度和透明度,都超越以往,形成了强有力的“反腐联盟”。
另一方面,明显加大了制度反腐的行动,加大了“打老虎”的力度。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求,也是关系我们党的肌体健康、回应群众强烈呼声的重要内容。纪检部门近期一连串的亮剑行动,使反腐告别偶然、避免误伤、走向规范,从“网络热”走向制度化,让老百姓从“苍蝇老虎都要打”的行动中,看到了党和政府反腐的坚定决心,更树立了必胜信心。
当然,制度反腐,不仅要体现在查办案件的过程中,更应反映在制度建设的方向上。建立起对权力的制约机制,应成为反腐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近年来被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把手”所占比例在40%左右。如何建立一套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如何既设“高压线”,又安“警报器”?分析这些案件,也提醒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建立立体化的制度防护网,如加快推进个人住房信息联网、不断完善反洗钱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对“裸官”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三公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等等。做到疏密有致、惩防并举,既关得住老虎,又飞不走苍蝇。另一方面,必须从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做起,以民主决策取代“一把手说了算”,以公开透明取代私相授受,实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打铁还需自身硬。预防和惩治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但是,只有加强制度建设,紧握制度反腐的戒尺,让各级领导干部心存敬畏,才可能真正实现干部清廉、政府清正、政治清明。(白龙)